文 | 明晰野望
打鐵要趁熱,而精明的 OpenAI CEO 奧特曼則是要趁著美股這一波 AI 科技牛,盡快去敲鐘,兌現(xiàn)萬億估值。
除了比預想早的上市計劃,最近的 OpenAI 都主打一個字:急。
一邊是名為 Atlas 的 AI 瀏覽器高調發(fā)布,劍指谷歌的核心腹地;另一邊,開放了數(shù)字資產(chǎn)、視頻拼接等功能的 Sora 2 驚艷亮相,音樂生成工具、內置電商功能也開啟研發(fā)嘗試,產(chǎn)品發(fā)布的節(jié)奏猶如餃子下鍋,密集且滾燙。

這場狂熱的商業(yè)沖刺的背后,究竟是 OpenAI 想明白了要搞錢,還是來自 " 甲方爸爸 " 天文數(shù)字般的賬單已經(jīng)催得太緊?
AI" 全家桶 ",點燃 OpenAI的生態(tài)野心
OpenAI 的焦慮源于極其尷尬的現(xiàn)實:它擁有世界上最頂級的流量,卻沒能將流量轉化為與之匹配的現(xiàn)金流," 叫好不叫座 " 的窘境是它進行商業(yè)化變革的根本驅動力。
根據(jù)英國《金融時報》的披露,OpenAI 的 " 年化經(jīng)常性收入 " 約 70%來自 ChatGPT 的訂閱費。作為在全球范圍內坐擁超 8 億月活用戶的平臺,ChatGPT 有足以讓任何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艷羨的巨大流量池,然而在這片汪洋大海中,愿意掏錢付費的用戶占比卻僅為 5%。

OpenAI 的窘境也解釋了 CEO 奧特曼為什么會在近期的各類公開發(fā)言中,反復地強調 " 探索可持續(xù)的商業(yè)模式 " 的重要性,畢竟對他和 OpenAI 來說,要找到新的金主和賺錢方式才能把故事繼續(xù)講下去。
于是 OpenAI 不再滿足于只做聊天機器人,而是啟動 " 廣撒網(wǎng) " 模式,試圖用 AI" 全家桶 " 包圍用戶的數(shù)字化生活場景。
它發(fā)布的 ChatGPT Atlas 瀏覽器不僅是信息檢索工具,還被賦予了 "Agent 模式 " 和 " 瀏覽器記憶 " 等全新玩法,能理解用戶習慣、預測用戶需求。通過強大的疊 Buff 能力,Atlas 不再是簡單的瀏覽器,而是能主動為用戶執(zhí)行任務的個人 AI 智能體,巧妙的設計直接端走了谷歌賴以生存的 " 搜索框 " 飯碗。

音樂領域,OpenAI 與世界頂級藝術院校合作研發(fā)音樂生成工具,摩拳擦掌地踏入另一個千億級別的創(chuàng)意市場;電商領域,通過與 PayPal、沃爾瑪?shù)裙竞献?,ChatGPT 讓用戶得以在對話中完成從搜索、比價到交易的全流程,輕松完成流量變現(xiàn)。


事實上,OpenAI 的商業(yè)化沖刺與其說是深思熟慮后的戰(zhàn)略擴張,不如說是被冰冷的資本 " 賬單 " 和巨額成本推著走的 " 還債之旅 "。
在 OpenAI 的崛起過程中,微軟扮演了天使投資人和唯一供應商的雙重角色,它像是 OpenAI 唯一的房東一樣提供關鍵的 GPU 算力,但理論上也隨時可以 " 漲租 " 甚至 " 斷電 ",對于將 AGI 作為終極目標的 OpenAI 而言,這是不可接受的戰(zhàn)略風險。
OpenAI 在 10 月 28 日的公司架構重組更像 " 松綁 " 行動,它引入了軟銀、英偉達等新的戰(zhàn)略股東,讓 " 房東們 " 形成競爭、自己從中獲得議價權和戰(zhàn)略自主。
但自由的代價依舊昂貴,新協(xié)議的背后是一張張驚人的賬單。
在微軟與 OpenAI 的新協(xié)議中,OpenAI 需額外購買價值高達 2500 億美元的微軟 Azure 云服務,這筆巨款被看作是換取 " 不再擁有為 OpenAI 提供計算服務的優(yōu)先選擇權 " 這一條款的 " 分手費 "。

2024 年 10 月,OpenAI 曾宣布籌集到 66 億美元的新資金,該輪融資由 Thrive Capital 領投,參與者包括微軟、英偉達、軟銀等公司。到了 2025 年 4 月,OpenAI 再次宣布完成高達 400 億美元的新一輪融資,投后公司估值達到 3000 億美元、僅次于 SpaceX,成為全球估值最高的私有公司之一。

資本不會為情懷買單,它們需要看到的是實實在在的增長曲線和利潤報表,這種無形的壓力迫使 OpenAI 必須以更快的速度,將技術圖紙轉化為讓投資者滿意的財務數(shù)據(jù)。
外部的期待讓 OpenAI 壓力山大,內部的結構矛盾也亟待解決。
AI 的研發(fā)和算力開銷到底有多恐怖?據(jù)報道,ChatGPT-5 在為期 6 個月的訓練中,僅算力成本就可能高達 5 億美元。且隨著全球 AI 競爭加劇,OpenAI 向研發(fā)人才提供的薪酬也大幅上升。
從硬件成本、天價電費,再到維護和研發(fā)的人力開銷,每一項都稱得上是無底的 " 銷金窟 "。2025 上半年財務數(shù)據(jù)顯示,OpenAI 凈虧損達到 135 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 31 億美元大幅擴大。
與巨額虧損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其一路飆升的估值,從數(shù)百億美元到如今的近萬億,OpenAI 的估值像坐上火箭一般。估值飛升、壓力也接踵而至,高估值在資本市場眼中須有匹配的、可預期的營收數(shù)據(jù)來支撐。
盡管 OpenAI 上半年營收達到 43 億美元、同比激增超 200%,讓軟銀、英偉達等資本市場投資者見證了其增長潛力,但如果遲遲拿不出一個清晰、可信的盈利模式,證明自己不僅能改變世界、還能賺取利潤,那么這個巨大的估值 " 泡沫 " 隨時都有可能破裂。
所以在經(jīng)歷商業(yè)化加速、股權重組等持續(xù)性的大動作后,OpenAI 的終極解決方案終于浮出水面——業(yè)內人士稱,OpenAI 正考慮最早于 2026 年下半年向證券監(jiān)管機構提交上市申請,初步討論中的融資規(guī)模至少 600 億美元,估值或超過一萬億美元。
欠了這么多 " 房東 " 租金,還簽了那么貴的 " 水電費 " 合約,光靠收會員費已經(jīng)徹底填不上窟窿。最好的辦法就是把 " 房子 " 裝修得漂漂亮亮,拿到市場上公開出售,讓全世界股民一起來幫忙 " 還貸 "。
畢竟,敲響納斯達克的那口鐘,可能已經(jīng)是理想主義遇上資本主義最浪漫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