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鋅刻度,作者 | 李覲麟,編輯 | 陳鄧新
近日,字節跳動旗下紅果短劇官宣測試 " 搜同款 " 功能,該功能已與抖音電商打通,實現內容和消費的閉環。
與此同時,QuestMobile 數據顯示,紅果短劇 6 月月活用戶已達 2.1 億,同比增長 179%,并首次超越優酷等傳統長視頻平臺,如今再通過電商完善變現閉環,給長視頻平臺帶來的沖擊不言而喻。
因此今年以來," 愛優騰芒 " 等長視頻平臺不僅加大扶持微短劇力度,還先后布局電商帶貨,就是為了護住瀕臨失守的基本盤。愛奇藝甚至還官宣了繼揚州、開封后的第三座愛奇藝樂園,試圖用沉浸體驗、IP 消費和內容傳播于一體的新場景描繪出第二增長曲線。
但現實是,這座寄托厚望的 "IP 城堡 ",能解長劇市場的焦慮嗎?
爆款 IP 枯竭,長劇式微
今年國慶期間,愛奇藝加大了對劇綜 IP 與文旅結合的宣傳,從《我的阿勒泰》的夏牧場、《生萬物》的臨沂沂蒙紅嫂旅游區、《暗夜與黎明》的上海紅色主題路線到《一路繁花》中宣傳的云南瀘沽湖、《種地吧》衍生孵化的 " 種地星球 " 小鎮,都成了愛奇藝引導用戶線下體驗的熱門旅游地。
與此同時,今年 9 月,愛奇藝剛宣布第三家愛奇藝樂園將入駐王府井喜悅購物中心,這是愛奇藝年內官宣的第三座線下樂園,繼揚州、開封之后,這個長視頻平臺正以每月一座的速度,加速搶占線下文娛市場。
根據規劃,王府井項目囊括全感劇場、MR 體驗、影視置景互動等十余個核心項目,甚至專門設置明星活動現場,試圖打造 " 沉浸體驗 +IP 消費 + 內容傳播 " 的復合型場景。愛奇藝 CEO 龔宇在現場演講中強調:" 依托虛擬制片、AI、XR 等技術,我們已構建從線上影劇綜漫到線下樂園的完整 IP 生態。"
這番布局背后,藏著長視頻平臺深深的焦慮。
據愛奇藝今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其會員服務、在線廣告、內容發行三大核心業務板塊全線下滑,實現季度營收 66.3 億元,同比下降 11%;歸母凈利潤虧損 1.34 億元,較 2024 年同期盈利 6870 萬元,同比下降幅度高達 295.05%。

正因如此,愛奇藝尋找下一個增長點的任務開始變得急切。從 2024 年開始,愛奇藝先后推出短劇場、微劇場,還上線內容電商、直播帶貨服務,再到如今的 IP 衍生和線下樂園布局。而哪一個方向能夠撐起第二增長極,愛奇藝仍是摸著石頭過河。
但線下樂園的核心競爭力源于 IP 的號召力,而愛奇藝的 IP 儲備正遭遇 " 斷供 " 風險,長劇市場的冷風更是已吹透行業肌理。
2025 年暑期檔,長劇市場迎來罕見冷清。燈塔數據顯示,上半年集均播放量冠軍《漂白》僅 5490 萬次,放在去年同期只能排第六。更嚴峻的是,爆款劇的出現頻率大幅降低,曾經制造《狂飆》《蓮花樓》等現象級作品的 " 造星工廠 ",如今陷入沉寂。
多名編劇向藍鯨新聞透露,今年長劇開機項目寥寥,不少團隊轉向短劇創作," 前幾年還能接 36 集的項目,現在平臺要求壓縮到 12 集,甚至全劇本過會才能立項 "。

長劇式微的本質,是用戶注意力的結構性轉移。QuestMobile 數據顯示,截至 2025 年 6 月,紅果短劇月活躍用戶突破 2.12 億,比上一年增長 179%,首次超越傳統長視頻平臺優酷 2.006 億的月活規模,短劇反超長視頻已成既定現實。
為應對沖擊," 愛優騰芒 " 也先后推出過不少微短劇計劃,并試圖以精品化作為差異化優勢補齊生態短板,但從目前來看,收效甚微。
撩得動粉絲的情緒共鳴?
如果說長劇式微是整個行業的困惑,那么爆款 IP 供給不足就是愛奇藝的陣痛。
即便在長劇尚能產出爆款的年代,愛奇藝在造星能力上也并非行業頂尖。即便偶出爆款,也沒能在后續的變現當中持續發力。
例如 2023 年《狂飆》的 " 強哥豬腳面 " 引發線下打卡潮,2024 年《我的阿勒泰》帶火拍攝地文旅,這些案例看似證明了其 IP 變現能力,但仔細分析便會發現隱患:《狂飆》雖成全網爆款,但由于 IP 余熱大幅消退,并未給愛奇藝樂園落地帶來太多流量;《我的阿勒泰》屬于紀實類作品,缺乏適合樂園轉化的奇幻場景與互動元素。
爆款乏力的根源,在于內容戰略的搖擺。
4 月 23 日,在 "2025 愛奇藝世界 · 大會 " 上,愛奇藝創始人、CEO 龔宇宣布,愛奇藝內容電商上線,內容會涉及愛奇藝的 IP 內容、藝人明星等,主要是做直播帶貨,愛奇藝會員將是潛在最大的電商用戶。
但這種 " 內容電商化 " 的嘗試,反而分散了資源投入。愛奇藝同時推進樂園、微短劇、內容電商三線作戰,本就吃緊的現金流被進一步稀釋,難以集中力量打造爆款。
在 IP 運營上,愛奇藝也暴露短板。2025 年上半年自營卡牌業務 GMV 突破億元,《淮水竹亭》《赴山海》銷售額創新高,但這種輕量級衍生品與線下樂園的運營邏輯截然不同。卡牌依賴短期熱度變現,而樂園需要持續的內容更新、場景維護與用戶運營,兩者的能力模型存在本質差異。
畢竟很多時候,為卡牌買單的更多是為了在短期內給偶像 " 沖業績 " 的粉絲,他們為了讓劇集盡快實現熱度破萬、全網聲量暴增,往往會在劇集熱播期間不遺余力地氪金。但真要讓他們去線下樂園打卡,卻不見得有這么大的吸引力。
行業競爭同樣激烈。大型游樂園迪士尼在上海、香港布局的樂園年客流量均超千萬,環球影城憑借哈利波特 IP 打造沉浸式場景,本土玩家華強方特已在全國落地 30 余家主題公園。愛奇藝樂園的 " 小型化、快迭代 " 定位雖有差異,但要是缺乏獨家 IP 支撐,很容易陷入 " 同質化陷阱 "。如果只是單純將影視 IP 的場景或 3D 互動搬到游樂園里,那對用戶來說還不如繼續在家看劇更沉浸。
愛奇藝的線下樂園布局,本質是長視頻平臺在生存壓力下的必然選擇,但這條道路能否走通,取決于三個核心命題的答案:IP 供給能否持續?運營能力能否匹配?商業閉環能否打通?

若長劇市場持續低迷,愛奇藝需加快 " 短劇 IP 長效化 " 探索,或加強與網文平臺、動漫公司的合作,構建多元化 IP 儲備庫。否則,樂園終將淪為 " 無源之水 "。
樂園不應孤立存在,而需與衍生品電商、會員體系、線下演出形成聯動。比如在樂園內設置衍生品體驗區,通過 MR 技術實現 " 線下試玩 + 線上購買 ",將單次消費轉化為長期復購。
在 IP 源頭枯竭、爆款能力不足的現實面前,僅靠技術或許不夠。愛奇藝的線下冒險,既是長視頻行業的自救實驗,也是對內容價值的終極考驗。當觀眾愿意為一個 IP 走進樂園,本質上是為那份情緒共鳴買單。而這份共鳴,恰恰是當前長視頻平臺最稀缺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