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華商韜略
春耕時節,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4 臺智能無人駕駛播種機,在北斗衛星導航精準指引下,10 天左右,就能完成 5000 畝小麥的播種,播種后 48 小時內,還可以精準滴灌。
而這,只是新疆全力產糧的冰山一角。
強勢霸榜
提起糧食主產區,人們通常會想到黑龍江、河南、山東、吉林、安徽。確實,它們已連續多年穩居糧食總產量前五名。
尤其是黑龍江,連續 15 年位居全國第一產糧大省。
但若論單位面積產量,黑龍江就比較靠后了,近年都在 20 名開外。
單產第一是誰?
2017 年之后的答案,越來越令人意外。
當年,國際化大都市上海,超過吉林,成為單產冠軍。
此后,冠軍寶座,上海一坐就是 7 年。
2024 年,一個人們想到它基本不會想到糧食的地方,超越了上海,成為新的單產之王——每畝產糧 524.8 公斤,較全國平均數高出 33%。
它就是新疆。
這一刻,新疆終于等到了,歷史上首次排名全國第一。此前,在上海連續第一的 7 年里,它有 5 次第二。
糧食單產第一的背后,新疆的主要糧食作物小麥、玉米,幾乎包攬了各自賽道的大面積單產紀錄:
小麥百畝、千畝、萬畝單產,分別創出 795.8 公斤、756.2 公斤、720.39 公斤全國大面積高產紀錄;
玉米千畝、萬畝、百萬畝單產,分別創出 1550.15 公斤、1392.7 公斤、1164.7 公斤全國大面積高產新紀錄。
突出的單產業績背后,新疆糧食總產量也在不斷躍升。
2023 年,新疆糧食總產量突破 2000 萬噸大關,達 2119.2 萬噸,歷史性地由 " 區內平衡、略有結余 ",轉變為 " 區內結余,供給國家 ",成為可調出糧食量最大的產銷平衡省區。
2024 登上單產王座的同時,新疆糧食總量 2330.2 萬噸,較上年增產 211 萬噸,增量相當于為全國人民每人多出 3 斤糧。
而 2020 至 2024 年,新疆糧食產量增加了 746.8 萬噸,增量占比達到 20.2%,也是居全國第一。
2330.2 萬噸的成績,比浙江、福建、西藏、寧夏、青海、海南的總產量之和還高,也讓新疆糧食總產量在全國的排名上升到第 13 名。

2024 年,新疆一等小麥占比達 96%,位居全國首位,高于全國平均值近 30 個百分點。
在過去,你叫新疆棉花之鄉、瓜果之鄉,新疆人民或許不會挑你的理。
但現在,請叫她——中國新糧倉。
科技增糧
在人們的刻板印象里,新疆和產糧食是關系不大的,其氣候干旱、降水稀少、生態脆弱,也是不利于糧食生產的。
曾經,新疆也的確是缺糧、少糧。新中國成立初期,其總產量只有 110 萬噸,僅占全國糧食總產量的 0.97%。
新疆如何從糧食貧瘠之地成為產糧高手的?首先是現代化農業建設,持續改變著它的產糧條件,包括改變著靠天吃飯的宿命。
最關鍵、最基礎的因素之一,是高標準農田建設。
國家對新疆的農田建設從王震將軍的建設兵團就已大規模開始,直到今天也沒停息。如果說建設兵團時期是靠艱苦奮斗人發狠,那如今的新疆農業則是科技與狠活齊下。
曾經,新疆的農田 " 零、散、碎 ",一些地方土地鹽堿化、沙化嚴重," 巴掌田 "" 補丁田 " 遍布。但現在,零、散、碎正在連點成片,鹽堿地、沙化地正在科技加持下成為新良田。
至 2024 年底,新疆已累計建成 5989 萬畝高標準農田,占永久基本農田的 72.8%。
這一比例,上海為 76%,黑龍江約為 60%。
也正是高標準農田的高占比,支撐了新疆糧食單產的大提升。
有農業專家表示,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糧食產能一般能提高 10% 左右。
新疆的數據顯示,建成后的高標準農田,小麥單產提高 5% 以上,玉米單產提高 20% 以上。
高標準不但提產,還釋放科技生產力,放大了人力。
庫車市齊滿鎮甬庫團結村村民王海燕對記者說,過去田塊分散,最大的不過十幾畝,澆水要跑幾公里,很費勁。如今,種田無需下地灌溉,手機上便可操控自動化農機,一個人就能管好 200 多畝地。
農業生產模式也因此改變,土地被集中起來,種植大戶和降本增效的集約化管理因此誕生,豐產增收因此水到渠成。
2023 年,該村小麥畝產由高標準農田之前的 300 公斤,增加到 700 公斤。
增出來的不只是糧食產能,也是收入提升,是更美好的生活。
過去人人種地但低產,低收入,大家都難。
如今,種植大戶靠種地賺錢,農民靠流轉土地賺錢,靠不再種地出去務工做生意也能賺錢,更高效益模式下,僅土地流轉費就從每畝幾十元漲至 900 元。
也是依托高標準農田建設,新疆把同樣有科技加持的田間高效節水工程和水肥一體化技術覆蓋率推高至首位,較全國平均水平高 53 個百分點。
如今,高標準農田建設更為 " 數字種田 " 提供了基礎。
在新疆,種地不再僅僅是體力活," 腦力活 " 的成分越來越大。在央地媒體的報道中,科技增糧的場景,隨處可見。
播種,有裝配北斗導航系統的無人駕駛播種機。輕點屏幕,一組組播種深度、行距參數即刻生成。隨后,播種、鋪設滴灌帶、覆膜及覆土等作業,一氣呵成。
" 北斗導航無人駕駛播種機下種均勻、播得直,同步鋪設滴灌帶,方便了我們后期管理和采收。" 巴楚縣且迪塔格村村民阿布都扎伊爾 · 阿力木對記者說,雖然忙碌,但自己并不覺得累。
農田里,播種機筆直駛向前方。阿布都扎伊爾家院子一角,以前的手工播種工具在 " 吃灰 "。
該村黨支部書記阿斯亞 · 阿布都瓦依提亦表示,這幾年,用北斗導航無人駕駛播種機播種的小麥高產穩產,提高了村民們種植冬小麥的積極性。
管理,也不再依賴農戶下到田間地頭。
在瑪納斯縣種植戶朱利民 600 畝地里,安裝著傳感器和物聯網設備,通過它們,智能水肥一體化灌溉系統可以實時監測土壤濕度、養分含量等信息,并根據農作物生長需求,精準地將水和肥料輸送到作物根部。
" 過去灌溉靠經驗,現在靠數據。" 朱利民對記者表示,有了這個系統,他坐在家里就能通過手機 APP 遠程控制灌溉和施肥,既省心又省力。
天上,還有植保無人機。通過北斗定位,航線規劃可精準到厘米級。藥肥噴灑不均勻、漏噴、重噴,統統不存在。
" 以前背噴霧器打藥,一天打不了多少地,又累效率又低。" 吉木薩爾縣農戶葉建忠說,現在無人機一小時能飛防幾十畝,農藥利用率高了,成本也降了。
無人機操作員高明輝表示,植保無人機配備先進的雷達和傳感器,能根據地形和作物高度,自動調整飛行高度和噴灑量。
" 種好糧食,學問太大了!如果把種糧過程中的科技都掌握了,種地會越來越輕松,收成也會越來越穩。" 額敏縣種糧大戶宋紅偉對記者說。隨著當地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推進,以及各類科技的應用,宋紅偉種糧的 " 膽量 " 越來越大,2024 年種了 3000 余畝小麥。
現在,科技還在加速讓沙漠、鹽堿地,越來越多地變成糧田、良田。
在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的圖木舒克市,一片原本鹽堿度高的撂荒地,被改造成了 2.4 萬畝良田。4 月,種植棉花;10 月下旬,棉花收獲后,復播冬小麥;次年 6 月底,冬小麥收獲后,復播小米。土地產出、農民收入,雙雙提高。
鹽堿地能種出糧食,沙漠也行。
喀什種在沙漠里的小麥,去年畝產超過了 260 公斤。
除了這些之外,從棉花之鄉、瓜果之鄉到國家新糧倉,新疆的糧食增產,還與種植結構的調整優化有關。而這背后,是一盤更大也更重要的棋。
心中不慌
最近這些年,在新疆," 兩增一調 " 是糧食增產工作的指引。
" 兩增 ",增加的是種植面積和單產水平。" 一調 ",是指調整優化種植結構:糧食內部,穩小麥、擴玉米;全局上,適度調減經濟作物種植,擴大糧食種植面積。
2024 年,新疆糧食播種面積 4440 萬畝,較上年增加 202.9 萬畝,增量位居全國第一;較 2020 年增加 1095 萬畝,增量同樣位居全國第一,增量占比達到 28.6%。
糧食增加的背后,是一些經濟效益更好作物種植面積的調減。
2024 年,新疆棉花播種面積為 3671.85 萬畝,較 2020 年減少 81 萬畝;林果種植面積為 2100 萬畝,較 2020 年減少 100 萬畝。
糧食安全就是 " 國之大者 "。悠悠萬事,吃飯為大。
有增有減,甚至以減換增,為的就是這 " 國之大者 "。
" 一些作物的現實經濟效益更高,但從服務貢獻‘國之大者’考慮,新疆旗幟鮮明、堅定有力地抓糧食生產。" 新疆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如是說。
目前,氣候變化,地緣政治讓全球糧食安全問題有隱憂,中國亦是如此。
據世界糧食計劃署報告,2024 年糧食安全形勢呈惡化趨勢,面臨饑餓的人口,較上年增加了 10%,食物不足水平回到約 15 年前。
根本原因不在于全球糧食不夠吃,而是發展中國家的飯碗,端在了發達國家的手中。
中國,有 14 億多人口,靠別人解決吃飯問題,顯然是靠不住的。只有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才能做到手中有糧、心中不慌。
2024 年,全國糧食總產量突破 1.4 萬億斤,已連續 10 年穩定在 1.3 萬億斤以上,人均糧食占有量約 500 公斤,也遠高于國際公認的 400 公斤安全線。
但與此同時,作為全球第一大糧食生產國和消費國,中國糧食需求總量持續上升,結構性矛盾依然存在。
我國每年進口糧食 1.5 億噸左右,其中近 1 億噸是大豆,1000 萬噸是小麥。
而極端天氣事件頻發、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等,也在持續增加糧食供應鏈的不確定性。
食品工業的發展,也進一步增加了主糧的壓力。
2003 年,全國 16 個省(區)有糧食凈調出能力。但到 2023 年,有糧食凈調出能力的,已經僅剩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安徽、河南和新疆 7 個省(區)。
新疆,在中國糧食安全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因此被凸顯。
2025 年,新疆糧食增產目標已定:種植面積增加 60 萬畝,產量再增 10 億斤。
打造全國優質農牧產品重要供給基地,讓 " 中國碗 " 裝更多 " 新疆糧 ",新疆會有新驚喜。
參考資料:
[ 1 ] 《" 加碼 "2025,新疆 " 西部糧倉 " 建設再發力》天山網
[ 2 ] 《良田沃野繪 " 豐 " 景》新疆日報
[ 3 ] 《新疆著力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人民日報
[ 4 ] 《夯實國家糧食安全根基》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