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定焦 One(dingjiaoone),作者 | 陳丹,編輯 | 魏佳
" 是個人就能起飛的風口 ",又來了。
在短劇行業摸爬兩年后,飛鳥再次感受到了熟悉的躁動。朋友圈、群聊、行業會都在談論同一個詞—— " 漫劇 "。有人勸他趁早上車,理由幾乎與當年如出一轍:" 就像當時的短劇,是個人就能起飛。"
所謂漫劇,并沒有統一的定義。它們形式多樣:有的是用游戲編輯器生成的 3D 動畫,有的是將平面漫畫動態化,還有的直接以 " 熊貓頭 " 等表情包為素材,配上靜態場景和配音,就組成了一部動畫。每集時長約 1 分鐘,整部作品通常在 60 到 120 集之間。
如今,在抖音、快手、B 站等平臺,漫劇正在快速擴張。據巨量引擎數據,今年 4 月至 7 月,漫劇的播放量和點贊量月復合增長率分別達到 92% 和 105%。該機構預測,漫劇整體市場規模有望突破 200 億元,相關企業數量將突破數十萬家。
市場熱度之下,巨頭紛紛入場。

10 月 30 日,紅果免費漫劇 APP 在安卓端正式上線。在此之前,漫劇已經作為一級入口在紅果短劇首頁 " 登堂入室 "。今年 9 月,抖音還推出了漫劇的扶持政策,主要聚焦三個方面:IP 授權改編、成片內容框架保底與頭部作品單部采買。
另一大短視頻巨頭,快手也在漫劇領域動作頻頻。今年 9 月,其聯合可靈 AI 推出 " 靈感新紀元 AIGC 創投計劃 ",以聯合出品和聯合運營兩種模式激勵 AI 漫劇創作。
坐擁海量 IP 的閱文集團,也將漫劇視為 IP 視覺化的重要引擎。在 10 月的閱文創作大會上,CEO 侯曉楠宣布開放十萬部 IP、設立億元基金,并推出 " 漫劇助手 " 等 AIGC 工具,全面加碼漫劇。
B 站在年初宣布將動畫短劇作為 2025 年的重要方向。愛奇藝也在日前發布了漫劇合作計劃,推出保底收益、高額分成與框架合作三種模式,分成比例最高可達 100%。百度、網易等科技企業,乃至京東、拼多多等電商企業也相繼入局。
營銷行業巨頭藍標傳媒旗下的 BlueNeo 創新中心向「定焦 One」透露,已將漫劇確定為其 AI 內容探索的主要方向。其 9 月底與點眾科技聯合出品的作品《我的小說通三界》,上線不久全網播放量即突破 4000 萬。
熱錢涌入、巨頭搶灘,漫劇無疑站上了風口。它會像兩年前的短劇一樣,跑出一個千億賽道,還是成為又一個速朽的風口?
比短劇更短劇
雖然披著二次元的外衣,但漫劇的內核與短劇幾乎一脈相承。
藍標傳媒 BlueNeo 負責人郭佳伊將漫劇形容為 " 快速變化市場中形成的多元融合體 ",但她進一步指出,無論是從內容基因、商業模式來看,漫劇都更接近于 " 短劇 ",而非與它畫風更接近的動漫番劇。
從內容來看,短劇與漫劇都脫胎于網文邏輯,主打 " 黃金三秒 " 和 " 密集爽點 " 敘事。目前,漫劇主流題材以男頻為主,女頻數量較少,但兩者都繼承了真人短劇的衣缽,男頻類型集中于玄幻、系統、戰神、逆襲;女頻則主要是霸總、甜寵、穿書等。
從商業模式來看,漫劇也與短劇高度重合。它們同樣扎根于抖音、快手、微信小程序等短視頻為主的內容平臺,分發、消費和變現都深度依賴平臺的推薦算法和用戶碎片化習慣。平臺所提供的保底、分成、流量扶持政策,本質上也是同一套針對流量產品的激勵體系。
然而在變現效率上,漫劇展現出了一定優勢。飛鳥向「定焦 One」分析,目前短劇 50% 以上的收入已經來自于廣告植入,C 端付費模式受困于盜版問題比較艱難。但是漫劇目前剛剛興起,市面上盜版和切片內容很少,用戶只要被劇情吸引并不容易找到替代資源,盡管看完一部漫劇要花 10-30 元,但轉化率目前仍較高。
更關鍵的是,漫劇的成本正因 AI 技術而大幅下探。
郭佳伊介紹,其團隊已將漫劇的制作流程標準化為劇本、分鏡、音視頻三個階段。從文字到圖片,再到分鏡生成、配音配樂,AI 已經能覆蓋 80% 流程上的工作,而且帶來了顯著的效率提升。她介紹,現在一個 5 至 8 人的制作組,可在約一個月內完成 60 集內容的交付。
飛鳥在持續關注市場上漫劇制作團隊的報價,短短幾個月內,價格已從三千元每分鐘,最低降至千元以下。即便是幾百塊一分鐘,據他觀察也仍然有利潤空間。作為對比,目前中等投入的短劇一部劇成本大約在 30 萬左右,但漫劇成本最低者已經可以壓至 10 萬元以下。
和短劇一樣,漫劇的成本結構可以分為兩個部分:制作成本和投流成本。漫劇不僅比短劇的制作成本更低,投流回報率也更高。飛鳥透露,目前不少漫劇的投流 ROI 已超過 1,即收入高于投流成本。換句話說,作為一門流量生意,漫劇比短劇更短劇。
這也解釋了為何漫劇能迅速形成熱潮。
在這個有著持續測試市場偏好傳統的行業,漫劇能跑出來也是得益于這套 " 測試 - 驗證 - 放大 " 的機制。飛鳥介紹,AI 技術成熟后,就有公司開始嘗試將其生成的漫劇用于投放測試,一旦初步數據表現良好,便迅速加大投入。其他公司看到有人吃到了甜頭,也會迅速跟進,于是催生了眼下的這股 " 漫劇熱 "。
一位從事投流的朋友告訴飛鳥,幾個月前,漫劇的日投流消耗僅有三四百萬元,但增長極快,預計很快將突破兩三千萬元。作為對比,短劇在最狂熱時期日耗曾達 5000 萬元,而如今這個數額已不及當時的一半。
瘋狂背后的成本賬
更低的成本,也意味著更低的進入門檻。
飛鳥告訴「定焦 One」,有美術基礎的創作者做漫劇肯定會更吃香,但現在只要會操作類似剪映這樣的軟件,沒有任何美術訓練的基本上也能完成一部形式簡單的漫劇。抱著試水心態,他決定先簡單制作一部作品觀察市場反饋——讓公司的兩個同事利用市面上的 AI 軟件試錯。
低門檻,也是吸引編劇秋林入局的關鍵因素。
兩個月前,她在朋友圈看到 AI 劇集導演和編劇的招聘信息,又注意到紅果平臺推出漫劇合作機會,創業的念頭由此點燃。
據她介紹,紅果的合作模式頗具吸引力:平臺提供 IP 庫,制作方提交 demo 通過后即可獲得保底金,上線后還可參與分成。與傳統實拍短劇相比,AI 漫劇的制作成本更低。若能組建起穩定團隊,除人力和時間之外,主要成本僅是 AI 軟件的 token 費用。
入行近十年,她參與過多部大電影和網劇項目,卻屢屢遭遇署名權爭議、稿費拖欠、創作分歧等困境,一度萌生退意。在長視頻體系中,編劇話語權有限,劇本常在多方修改下面目全非。而低門檻漫劇的出現,讓她重獲對內容的掌控。
就像短劇起飛時那樣,挑動著創作者神經的還有很多 " 造富神話 "。
根據公開披露的消息,漫劇現在已經跑出了多部爆款。《九尾狐男妖愛上我》《我在末日當僵尸》在抖音分別獲得 1.9 億播放;《我獨自拯救反派》吸引 4.5 萬名 B 站用戶付費 " 充電 ";《煉氣練了三千年》全平臺累計收益近 800 萬元;《我能回溯時間》在抖音的原生充值超過 500 萬元……

飛鳥曾聽聞,一部成本十幾萬的劇,一天付費收入就達到了幾百萬。而在一些媒體的報道中,漫劇的造富故事甚至更為夸張。
從產業鏈角度看,漫劇的參與方主要可分為三類:制作方負責內容制作,版權方提供 IP 授權,平臺方負責投放與運營。飛鳥介紹,制作方通常賺取制作費及少量后期分成,而版權方與平臺方則共享充值流水和廣告收益。分紅比例取決于雙方談判結果,一般版權方占據較大份額,因為他們承擔了制作出資與主要風險。不少版權方也會選擇將同一 IP 授權給多個平臺,以分散虧損風險。
盡管產業鏈結構與短劇基本一致,但在當前階段,漫劇對產業鏈各方而言仍具備較高的利潤空間。
對秋林這樣的獨立創作者來說,漫劇更提供了一次難得的逆襲機會。一個由數人組成的小團隊,僅需投入較低的人力成本與 AI 軟件 token 費用,就能制作出一部 demo 并推向市場進行測試。一旦內容踩中市場熱點,回報率可能極高。
而對版權方而言,這種合作模式同樣具有吸引力:只要合作的眾多團隊中有一部作品 " 起飛 ",就意味著該 IP 的價值得到驗證,版權方便可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開發其他內容形式,如影視劇、游戲等,從而獲取更大的長期收益。
也就是說,漫劇行業當前核心是靠跑流量賺錢,供給不足、門檻極低,屬于 " 是個人就能起飛 " 的野蠻生長階段。
飛鳥透露,已有多家公司為漫劇準備了充足的投流預算。像紅果、閱文這類大平臺,原本完全投向短劇的資金池,現在正逐漸向漫劇分流。" 即便目前只有三成預算轉向漫劇,也意味著下游短劇從業者可分配的資源正在變少。"
換言之,漫劇的繁榮部分也來自短劇紅利的遷移。
流量的盡頭是什么?
為了抓住風口,秋林決定放手一搏。
如果項目開展順利,她打算辭掉手頭的工作。前幾天,她還加入了一個紅果的漫劇創作群。群里有 3000 多人,每天都有人向平臺提問,而且同樣的問題會被問無數遍。比如平臺如何保底?IP 如何選擇?也有人完成 demo 后找不到量產團隊,希望平臺對接資源。
這些此起彼伏的消息提示音里,秋林一方面看到了機遇——市場上漫劇團隊的不成熟。
她介紹,目前市場上的團隊要么講故事的基礎能力不足,要么批量生產能力欠缺。在建團隊的過程中,她發現能熟練運用各種 AI 軟件的人還是太少了。很多團隊采用的方法甚至是去大學開設課程和講座,以此來擴大可用人才庫。
另一方面,她也感受到了焦慮。" 盡管越來越多人涌入希望獲利,但真正實現盈利的仍是少數。" 看到紅果、愛奇藝等平臺提供高分成比例,她有時候甚至懷疑這是否為陷阱——因為沒有賺頭,才如此慷慨。
而更讓秋林焦慮的是,紅利期可能比想象中還要短。
短劇從爆發到趨飽和僅兩三年,如今盈利門檻已顯著提高。一位短劇從業者透露,盡管多數平臺仍提供保底,實際金額非常有限,制作方常需墊資拍攝。若播出效果不佳,分賬收入難以覆蓋成本,墊付資金便血本無歸。
秋林認識的一位同行制作的短劇未能成功,正是因為當其作品完成時,市場已被更精良的內容占據。該同行現在也將目光轉向漫劇。
漫劇市場的紅利期,本質源于需求的快速爆發與內容供給之間的缺口。但短劇短短兩三年的歷史已經告訴我們,任何以低成本、低門檻快速復制為核心的品類,都會迎來供給飽和與競爭升級的拐點。
現在,漫劇供給的缺口正在被迅速填補。
數據顯示,漫劇的供給正以驚人的加速度擴容,平臺月度上線作品量從夏季到秋季便實現了翻倍。一個更具沖擊力的數據是,2025 年 10 月上半月的產量,已與 1 月至 4 月整整四個月的累計產量相當。這意味著,行業的生產效率與投入熱情正在經歷非線性提升,競爭強度一日高過一日。
更加專業化的制作團隊也正在入場。BlueNeo AI 漫劇顧問、多重空間創始人肖夢源表示,很多動畫制作公司、影視制作公司也開始涉足漫劇。AI 技術降低了門檻,也拉齊了能力基線,但隨著市場趨于飽和,競爭必然會從工具應用能力轉向更深層的專業能力。

因此,BlueNeo 做好了長期投入的打算。
在團隊構成上,策劃、編劇、導演、制片等核心崗位均來自傳統影視行業,AI 生成及產品團隊則背景多元,涵蓋數字媒體藝術、動畫、人工智能、智能影像技術、計算機視覺等不同專業領域。" 無論是在人員配置還是資源投入上,我們都以長遠規劃為基礎。" 郭佳伊介紹。據了解,除了與國內外知名 AI 大模型廠商建立深度合作外,團隊還基于藍標自研多模態 AI 技術底座,搭建覆蓋 " 內容評估 - 創意策劃 -AI 制作 " 全鏈路的工業化 AI 短劇創作平臺。
有人用電影、長視頻爆款的經濟效益來對比短劇或漫劇,以此論證后者天花板低、難以形成 IP。但在郭佳伊看來,這種對比有失公允,因為兩者的投資成本完全不在一個量級,而且漫劇未來價值將不止于單部作品的流量變現,更在于 IP 的長期孵化與運營。
至于未來天花板究竟能探多高,她認為目前難以判斷,關鍵在于 "AI 技術發展太快,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變量 "。
" 一切都在演進中 ",飛鳥預計今年春節前后,漫劇會有一個更明確的方向。
秋林還想不到那么長遠,她現在希望能把自己的作品盡快做出來,且最終的品質不讓自己丟臉。
她從北京市區搬到了房租更為便宜的郊區。寫劇本的同時,也同步試用各種 AI 軟件。群里的消息仍然此起彼伏,但秋林很少看到平臺方回復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