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氪獲悉,「智源深瀾」近日完成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由沃衍資本領投,天峰資本及其他天使投資者跟投,老股東英諾天使基金、零以創投持續跟投。資金將主要用于生物分子生成式 AI 平臺、自主驅動式分子功能進化平臺建設,及商業市場開拓。
智源深瀾成立于 2024 年,由鎂伽科技孵化成立,專注于數據驅動的生物分子設計與制造。其創始人王承志博士曾擔任鎂伽科技首席科學家,在生命科學領域從業二十余年。
當前,生成式 AI(GenAI)正在生命科學領域引發深刻變革。王承志曾對 36 氪表示,這一領域 " 質的飛躍 " 正在來臨,隨著 AI 技術從輔助工具走向自主平臺,整個生命科學的研發范式正從 " 大規模試錯 " 轉向 " 精準設計創造 "。他認為,生命科學要真正實現理性設計,必須先實現工程化與數字化。
AlphaFold 2 出現之后的幾年間,其已預測了超過 2 億個蛋白質的結構,幾乎涵蓋地球上所有已知生命體的多數蛋白質,且高度可信。不過,在落地應用過程中,產業界關注的核心是蛋白質的功能,而不只是處于中間位置的蛋白質結構。
智源深瀾選擇以 " 功能 " 作為優化對象,就實際應用場景中的功能需求進行探索。當前,高精度的蛋白質結構數據較為稀缺,因此其構建了自主驅動(self-driving)的自動化實驗平臺,高效率生成功能數據;其生物分子設計系統,將自動化實驗平臺與 AI 算法結合,讓 AI 可以在真實功能反饋中快速迭代,提升研發效率。
王承志對 36 氪表示,未來能夠快速、海量產出高質量生物實驗數據的團隊,更有可能擁有高性能 AI 模型。過去,自動化、高通量實驗,可能主要是為了提高效率。但在 AI 時代,它們不僅能為研發人員快速提供實驗結果,還可以高效產生結構化、可迭代數據,直接服務于模型訓練與優化。
基于此判斷,智源深瀾嘗試打造數據驅動的生物工程和分子設計平臺,推動 AI for Science 從 2.0" 導航式設計引擎 " 向 3.0" 科學智能自主平臺 " 演進。
在 AI for Science 的 2.0 時代,隨著數據量的提升、深度學習等算法進步,基于 " 干濕實驗閉環 " 的驗證與迭代,在特定任務上,AI 的精度已經大幅提升。
而在未來的 3.0 時代,AI 將能夠自主設計、執行并迭代整個科研實驗閉環。人類科學家將主要負責前、后兩端的任務,即提出關鍵問題、制定戰略方向;及控制風險。而當這一階段到來時,生命科學的研發也會像互聯網時代的 APP 開發、AI 時代的智能體開發一樣,走向技術平權和民主化。
具體而言,這種自主智能的進化平臺,需要三個關鍵突破。
" 統一的坐標系:將計算、數據、實驗儀器、生產設備統一翻譯成 AI 可理解形式,理論模型的迭代與實驗進度同步,實時接收實驗結果,自動更新參數。自主決策的 AI Agent:作為科研大腦,拆解復雜問題,自動設計驗證最小假設的實驗方案等。自動化的智能實驗平臺:作為 AI 的手、眼,為大規模、高可靠性的研究提供物理基礎。"
在這三者組合之上,智源深瀾提出了 AI4S 3.0 的 " 十步走 " 路線:從學習現有人類知識、提出假設、驗證實驗,到最終能在多個科學領域,做出超越人類直覺的科學發現。
在生物分子生成與預測領域,通過生成式 AI,科研人員能夠識別新靶點、優化分子結構設計,簡化臨床前驗證流程,加速藥物研發、新材料分子設計等諸多領域的研發,提升全產業鏈的效率與創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