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曾被寄予厚望的 3.6 億元超級充電項目在推進近三年后,最終以 " 戰略投資計劃有變 " 畫上終止符。
10 月 27 日晚間,欣銳科技(300745.SZ,股價 24.32 元,市值 40.76 億元)宣布,終止與鹽城市城南新區開發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合作的 " 鹽城超級充電項目 "。
回顧歷史,欣銳科技在 2022 年 12 月底發布對外投資暨簽署項目合作協議的公告,提出投資 3.6 億元用于超級充電項目,并與鹽城方面共同成立合資公司。新公司主要從事超級充電的技術研發、生產、測試、銷售等業務,包含建設充電樁核心模塊及車樁充電智能應用等內容。
然而,在隨后近三年時間里,欣銳科技的超級充電業務似乎始終停留在研發階段。從 2023 年半年報,到 2024 年年報,再到 2025 年半年報,公司對超級快充模塊的產品介紹幾乎未有更新,始終圍繞著 "60KW — 750KW 的快速充電服務 " 和 "60KW、75KW 兩個超充電模塊型號 " 展開。翻閱公司歷年財務報告發現,超級充電業務也未能形成可見的收入貢獻。
宣布終止超級充電項目
欣銳科技一紙終止公告,留給投資者的疑問是,這一前景廣闊的項目,為何在推進近三年后黯然離場?
公告中,欣銳科技解釋稱,因雙方戰略投資計劃有變,項目未能如約推進。10 月 28 日上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聯系了欣銳科技,公司相關人士進一步解釋道:" 雙方的一些戰略目標,或者說一些關鍵事項,沒有那么一致。"
欣銳科技強調,合作終止不會對公司現有業務及生產經營造成重大影響,不會對公司業績及財務狀況產生不利影響,也不會影響公司未來的發展戰略及經營規劃。
時間回到 2022 年 12 月 23 日,欣銳科技董事會審議通過相關議案,正式啟動了這一超級充電項目。彼時公告顯示,項目總投資額達 3.6 億元,分為兩期建設,一期總投資約 1.6 億元,擬投入 3 條生產線;二期總投資約 2 億元,擬投入 6 條生產線。
此外,雙方將設立注冊資本 1.32 億元的合資公司。根據規劃,鹽城方面持股 38%,出資 5016 萬元(在合資公司成立后出資);欣銳科技持股 62%,出資 8184 萬元,全部用于超級充電項目建設。
對于超級充電項目,欣銳科技當時稱,該筆投資將進一步深化公司戰略布局,有利于提升公司競爭優勢。通過共同設立合資公司,充分發揮雙方在技術、資金等資源優勢,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符合公司發展戰略及整體利益。隨著合作的進一步加深,預計將對公司經營發展產生積極影響。
啟動近三年進展緩慢
從 2022 年項目啟動到 2025 年宣布終止,欣銳科技的超級充電項目在近三年時間里究竟取得了哪些進展?
記者研究發現,在 2023 年 5 月的業績說明會上,面對投資者關于 " 鹽城的超級充電項目是否順利推進 " 的提問,公司回應稱:" 積極有序推進與鹽城市城南新區開發建設投資有限公司的合作項目。"
欣銳科技當時強調:" 在近期的國常會上也明確:部署加快推進建設充電基礎設施,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車下鄉。公司會緊跟產業發展的節奏,布局經營規劃。"
時隔一年后,在 2024 年 5 月的業績說明會上,公司的表述仍未出現實質性突破。針對投資者提問的 " 充電樁業務何時能夠實現盈利,目前是否已經產生訂單 ",欣銳科技回應稱:" 公司高端裝備制造業的核心產品是地面裝備,包括大功率直流充電樁模塊、地面直流超級充電樁系統產品。公司于 2023 年 5 月正式面向市場發布了最新 60KW 液冷模塊和 75KW 液冷模塊產品,并分別與客戶進行項目對接和產品測試,目前進展順利。"
然而,從 2023 年半年報,到 2024 年年報,再到 2025 年半年報,欣銳科技對超級快充模塊的產品及技術描述并無大變動:"SCM 超級快充模塊為大功率直流充電樁的核心模塊,是基于 800V 快充的業內最新快充技術,為純電動、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提供 60KW — 750KW 的快速充電服務。解決方案包含 60KW、75KW 兩個超充電模塊型號,可以為市場提供超級充電樁、充電站一體化解決方案。"
在核心技術方面,公司始終表示:" 包含 18 項發明專利與 3 項軟件著作權,在企業大功率 SiC 驅動技術 10 年以上積累的基礎上,導入液冷結構,在產品大功率、小型化、安全性、可靠性、高效能方面性能突出。"
未直接回復 " 充電模塊銷售 " 問題
不僅是研發進度緩慢,欣銳科技看似技術儲備充足的超級充電產品,似乎始終未能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業績。
翻閱欣銳科技 2024 年年度報告,在營業收入構成中,主要產品分為車載 DC/DC 變換器、車載充電機、車載電源集成產品和燃料電池相關產品四大類,并未見超級充電模塊或充電樁業務的獨立收入體現。
2024 年年報顯示,公司整體營業收入達到 22.37 億元,同比增長 57.81%,但歸母凈利潤仍虧損 1.22 億元。公司在年報中解釋,業績虧損的原因包括:市場產品銷售價格普遍下降,產品毛利率隨之降低;部分客戶回款不及預期;計提信用減值損失 4421.95 萬元;計提資產減值準備 2775.39 萬元等。在 2025 年半年度報告中,情況并未好轉。2025 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10.60 億元,同比增長 23.76%,但歸母凈利潤為 -6588.51 萬元,同比減少 94.94%。
自宣布項目以來,投資者也在關心超級充電業務帶來的收入。2024 年 12 月,面對投資者提出的 " 充電模塊投產銷售 " 問題,欣銳科技回復稱:" 目前,超充模塊正按計劃進行市場推廣和業務拓展等相關工作。公司一直在有序推進超充項目的落地實施,包括技術研發、產業需求、市場調研、生產規劃等諸多環節,以確保該產品符合市場客戶需求、滿足高質量發展。"
10 月 28 日上午,記者在采訪中再次咨詢相關產品的市場銷售情況,對方回復稱:" 我們前期有跟一些外部主機廠客戶溝通和交流,(對方)根據國家政策、電網建設等,會有自己的充電樁建設布局的節奏。我們自身已經具備相應的能力,包括成熟的生產制造體系。"
記者也進一步咨詢了前文提及的 " 就 60KW 液冷模塊和 75KW 液冷模塊產品,分別與客戶進行項目對接和產品測試 " 的進展情況,對方回復稱:" 要等到我們后續具體公開信息。"
與欣銳科技超級充電項目長期停滯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國內超級充電網絡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鋪開。公開信息顯示,多個省市和主流企業已在超充領域取得實質性進展。
例如,重慶市在 2025 年上半年就接入了超充站 1468 座、超充樁 2270 個,構建了相當規模的超充網絡。此外,今年 8 月,全球首個百兆瓦級重卡超充項目在四川投入運營,并迅速成為行業技術典范,標志著超充技術在大功率、商業化應用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與此同時,多家上市公司陸續發布了更新的技術和產品。
反觀欣銳科技,在此行業背景下卻選擇了終止項目。采訪中,該企業人士稱,公司后續仍會有繼續投入研發的過程。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