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看市:今天看到經濟觀察報的一篇文章《貸款貼錢也要把房賣掉!》,學會了一個新詞:貸款賣房。
當你把首付虧掉后,你賣出房子,并不夠還掉銀行的房貸,所以還需要再加一點錢才能賣掉……
比如你的房子 500 萬,貸款 300 萬,但房價現在跌到 250 萬,你賣房后還欠銀行 50 萬(假設沒還過房貸)。
這個問題在美國次貸危機的時候有一個專業的術語,叫 " 止贖 "。所謂止贖,是因貸款人無力還款,貸款機構強行收回其房子。比如,業主不幸失業了給不起月供,貸款機構就把房子收回拍賣,用以償還剩余部分貸款。
因為房子是帶杠桿的,如果首付是 2 成,那就是自帶 5 倍杠桿。以一套價值 100 萬元的房子為例,北漂民工小張工作 10 年終于湊夠了 20 萬首付(我們假設首付比例是兩成),那么他在這套房子中擁有的權益是 20%,實際上剩下的 80% 固定權益是屬于銀行的。如果房價下跌 20%,小張損失了多少?
需要注意的是:實際損失要比 20% 大得多!
在房價下跌之前,小張擁有的是 20 萬的資產,當房價下跌之后,房屋僅價值 80 萬,但銀行的住房抵押貸款仍舊是 80 萬,這就意味著房產所有者的資產被完全毀壞了 —— 100% 的下降。在這個例子中,杠桿倍數是 5,房地產下降 20% 造成了 100% 的損失,放大了 5 倍。
很可惜的是,大眾在投資這樣一種高杠桿高風險的資產之前,竟然沒有任何適當性管理和風險評測。
大概 1989 年,日本經濟泡沫開始破滅,日本房子大概在 1991 年開始往下走,然后一路下跌,最慘的地方跌幅應該是有 90% 左右,東京也接近腰斬。
到 2000 年左右,新房尋底成功,差不多到 2010~2012 年,二手房才開始漲,大概在 2024 年,東京(及周邊京郊)房價終于創歷史新高,要知道,日本當年泡沫比我們大多了。
這說明一個問題: 只要你能熬,核心地帶房價永遠可以創新高,但也注意是核心地帶。
美國和加拿大,歷史都有類似的時期,經歷過一段時間下跌,然后再上漲。長期來看,全球核心城市的房價都可以創新高,但創新高的也是比較新的二手房或者新房。
當然對于很多人而言,當下不賣房可能更省錢,因為賣房就要一下子面對大幾十萬的還款壓力,而不賣房先還著月供,還有公積金可以頂一下,一個月成本也就幾千塊錢。
北京這邊很多老破小的租售比已經高于十年期國債收益率了。
(不作為投資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