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汽集團公布今年第三季度財報,實現 1694 億元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長 16.2%,前三季度累計營收 4689.9 億元,同比增長 9%;凈利潤方面,上汽集團第三季度歸母凈利潤 20.8 億元,同比增長 644.9%,前三季度凈利潤 81 億元,同比增長 17.3%;銷量方面,上汽集團第三季度共銷售 114.1 萬輛新車,同比增長 38.7%,前三季度累計銷售 319.3 萬輛新車,同比增長 20.5%。

銷量支撐營收增長,新能源表現亮眼
上汽集團營收增長,主要得益于銷量增長。
今年第三季度,上汽集團銷量同比增長 38.7%,由此換來同比增長 16.2% 的營收,以及 644.9% 的歸母凈利潤。憑借著前三季度超 300 萬的銷量,上汽集團凈利潤同比增長 17.3%。種種跡象表明,上汽集團擺脫了 2024 年的低谷逐漸回到正軌,尤其是新能源方面,實現了很大增長。

同時,還有兩個例子能夠很好地說明上汽集團新能源領域的突破。一是合資品牌上汽通用于 2024 年北京車展期間推出的 GL8 混動版車型,在今年的 MPV 市場中大放異彩,已經頂替 GL8 燃油版車型,成為 GL8 系列中的門面,也幫助 GL8 系列重新奪回中國市場 MPV 霸主地位。

由此不難看出,上汽集團旗下品牌從產品規劃到技術儲備,是支撐其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也正因為如此,在經歷了成本投資期以及市場低谷期后,上汽迎來積極的變化有據可依。
截至目前,上汽累計投入 1500 億元用于電動化、智能化技術研發,擁有近 2.6 萬項專利,這也成為上汽筑起未來技術城墻的最好籌碼。
合資品牌給力,成上汽最穩基盤
合資車企整體日子不好過的情況下,上汽通用、上汽大眾和上汽通用五菱均拿出了亮眼表現。
上汽通用三大品牌別克、雪佛蘭和凱迪拉克,在推行一口價策略后,迎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其中,別克品牌除了上述提到的 GL8 系列車型,昂科威、君越等車型在推出一口價后,銷量均有了明顯改善。昂科威目前已連續五個月銷量破萬,9 月更是月銷近 1.3 萬輛,大有中型 SUV 黑馬之勢。君越起售價來到 15 萬級后,月銷也穩定在 5000 上下,在競爭最激烈的 B 級轎車市場,與其他打價格戰更厲害的品牌相比,這個成績已經非常不易。

上汽大眾方面,今年前 9 個月,上汽大眾累計銷量為 772,091 輛,同比下降 2.55%。其中,9 月份銷量為 94,089 輛,同比增長 0.1%,雖然是微增,但也意味著上汽大眾守住了銷量基盤,并向好發展。
目前上汽大眾仍以燃油車型銷售為主,同時兼備 ID. 家族的銷售。在燃油車整體大盤明顯下降的情況下,上汽大眾仍能止跌微增,能夠看出其在燃油車市場的用戶認可度。同時,上汽大眾作為將智駕體系帶入燃油車第一品牌,在燃油車仍是大多數用戶剛需的情況下,未來依然有潛力沖高。
再看上汽通用五菱,某汽車垂類平臺 9 月單車銷量顯示,五菱宏光 MINI EV 成功超越吉利星愿,打破了吉利星愿長達數月的霸榜局面,成為乘用車所有車型中的銷冠。從用戶需求角度也不難看出,微型車和小型車正成為用戶的家用剛需,畢竟算上置換補貼以及一系列的車企權益優惠,一輛最低配的五菱宏光 MINI EV 大概僅需 1 萬多塊錢就能入手,比買一部高配手機都便宜。加之五菱宏光 MINI EV 有龐大的用戶群體與良好的品牌口碑,銷量上漲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結語:顯然,有了前三季度的良性發展與鋪墊,上汽集團旗下各品牌均有足夠的底氣在四季度應對市場變化,同時還會給其他友商帶來不小的壓迫感。上汽今年實現盈利基本上板上釘釘,四季度仍有包括 MG4、尚界 H5 在內的不少新品銷量沖擊點,相信第四季度,上汽仍能交出一份漂亮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