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輔助駕駛系統很重要,而且重要性越來越高,未來會逐漸變成標配。這背后的原因是智駕的摩爾定律——硬件成本不斷降低,產品體驗不斷提升,從而推動智駕逐漸成為標配。" 日前,Momenta CEO(首席執行官)曹旭東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談及智駕能力對車企的重要性時如此表示。
在此背景下,為量產車輛打造輔助駕駛解決方案的 Momenta,也進入了越來越多車企的朋友圈,其中既有 BBA(奔馳、寶馬、奧迪)、大眾、豐田、本田、日產、通用等跨國車企,也不乏比亞迪、上汽、廣汽、一汽等本土企業。截至目前,Momenta 累計合作量產車型已超 160 款。

在曹旭東看來,中國 AI(人工智能)正走向世界。" 中國 AI 現在應用到很多中國車企和合資車企,代表著整個中國的人工智能在非常快速地發展,而且不僅在中國,會走向全球。" 曹旭東認為。
" 沒有安全就沒有發展 "
當前,智能化浪潮正在重構全球汽車產業競爭格局,人工智能已從錦上添花的技術選項升級為關乎企業生存與發展的核心變量。
艾媒咨詢報告顯示,2025 年,中國智能網聯汽車應用服務市場規模將增至 2223 億元。麥肯錫則預計,到 2030 年,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自動駕駛市場,自動駕駛相關的新車銷售及出行服務將創造超過 5000 億美元(約合人民幣 35619 億元)的收入。
行業快速向前邁進的同時,將智能駕駛的安全性放在首位也成為共識。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苗圩在 2025 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上指出,中國汽車產業應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科學有序地推進人工智能技術落地,逐步拓展駕駛輔助與自動駕駛的應用場景。
對此,曹旭東也持相同觀點。" 安全是重中之重,沒有安全就沒有發展。針對輔助駕駛的安全性,最近國家層面在強標制定上做了很多工作。如果這些強標落地,并能夠有效執行,中國的智能輔助標準有可能成為全球最為先進、最為嚴格的標準,能夠引領全球的智能輔助在安全上持續發展。" 曹旭東認為,強標能夠進一步補齊行業在安全領域的短板,有利于整個行業的發展。
聚焦 Momenta 自身,其在安全防護上設置了多層 " 護欄 "。" 第一層是 FO 自閉環,F 代表著功能場景,就是公司開發新的模塊、新的算法,自己先完成集成、測試,在安全性上有顯著提升后才有可能進入下一環;FO 自閉環完成之后又有組內準出與組間的準出,這三步完成之后,才完成了算法團隊準出。" 據曹旭東介紹,算法團隊準出之后還有主線準出,把所有算法集成到芯片環境和整車中做系統級的準出。
此后,安全把控將延伸至客戶項目端。針對客戶特定項目場景開展專項測試,包括實際路測、架構與集成驗證等,并通過大量泛化測試覆蓋多樣化使用場景,進一步夯實產品安全基礎。從自檢到團隊內、跨團隊的多層審核,再到系統級集成驗證、客戶項目端的場景化測試,最后到客戶側的把關,每一個環節都是一道安全護欄。
明年城市輔助駕駛格局初定
值得一提的是,在智能網聯時代,作為智駕方案提供商,Momenta 與車企的合作模式與傳統的供應商也有不同。
" 智能化對車企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戰略級問題,Momenta 與車企的合作不是簡單的供應商關系,而是‘供應商 + 戰略伙伴’的關系。" 曹旭東稱。
在他看來,Momenta 之所以能受到頭部跨國車企的青睞,最重要的是技術、產品、交付這三點。" 我們的國際客戶周期都很長。之前我們都說汽車行業是敲門敲三年,國際客戶可能要敲五到七年。從技術模塊驗證、原型測試,到量產方案落地,跨國車企有著極其嚴苛的流程,尤其對功能安全的要求達到了極致標準。" 曹旭東解釋稱。
曹旭東表示,隨著行業趨于成熟,Momenta 在與國內外車企的合作過程中,感受到了兩者的趨同。" 中國的主機廠因為過往積累了大量經驗,在做新規劃時會考慮得更加周全一些;而跨國車企也看到中國電動化和智能化的飛速發展,感受到只靠‘想清楚再干’的模式有可能跟不上節奏,也逐漸傾向于‘邊干邊想、邊想邊干’,最終是殊途同歸。方法論上,最終還是看怎樣能夠快速匹配市場發展。" 曹旭東稱。

針對智駕競爭格局,曹旭東則認為:" 明年,城市輔助駕駛格局會定下來,整個中國可能也就(剩)兩三家玩家,全球可能就三四家。"
不過,他同時強調,這并不代表著自動駕駛的整個格局就完全確定了,因為自動駕駛上半場是高階的輔助駕駛、城市輔助駕駛,下半場則會從輔助駕駛走向無人駕駛,而無人駕駛甚至還會分上半場和下半場。" 上半場可能是現有的這些玩家在無人駕駛領域去競爭,下半場可能還會有一些新的超級玩家進入,因為畢竟這個市場能夠創造價值、帶來回報,是一個非常大而且極具挑戰的市場。" 曹旭東說。
據介紹,在推進高級別自動駕駛的過程中,Momenta 采取了 " 一個飛輪,兩條腿 " 的產品戰略。" ‘飛輪’是戰略飛輪,‘兩條腿’其中一條是量產自動駕駛(Mass Production),另一條腿沖刺完全無人駕駛(Scalable Robo)。" 曹旭東表示," 今年很大程度上我們將技術重點從量產的飛輪升級到了 L4 飛輪,年底的目標是實現 Robotaxi ‘車端無人’。"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