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歐雪
編輯丨袁斯來
隨著人工智能、自動駕駛、量子通信等前沿技術迅猛發展,作為底層支撐的光子技術正成為全球科技競爭的戰略高地。在這一背景下,陜西于 2021 年啟動 " 追光計劃 "。
11 月 4 日,在西安舉行的 2025 硬科技創新大會光子產業高峰會議上,陜西光電子先導院宣布,西北地區首條 8 英寸先進硅光集成技術創新平臺(以下簡稱 "8 英寸硅光平臺 ")正式通線。這一突破不僅填補了區域產業鏈空白,更成為陜西打造千億級光子產業集群的核心支點。
" 全球硅光中試資源多集中在歐美企業手中,國內企業依托國外平臺流片需支付高昂費用,且面臨周期長、產能受限等問題。" 陜西光電子先導院總經理楊軍紅在會議現場指出。她表示,自建產線所需巨額設備投入,更讓中小企業和科研團隊望而卻步。

36 氪了解到,光電子先導院此次通線的 8 英寸硅光平臺,總投資 7.5 億元,引進了比利時 IMEC"130nm 硅光芯片工藝包 ",并配備了光刻、刻蝕等 60 余臺關鍵設備。該平臺在 130nm 有源集成硅光主工藝基礎上,正開發 90nm 以上先進工藝,構建起自主可控的工藝體系。
" 這是西北首個硅光領域中試平臺,加上我們之前建設的 6 英寸化合物平臺,我們已成為國內少數具備全鏈條中試能力的創新載體。" 楊軍紅介紹,該平臺采用 "1+N" 柔性工程模式,主工藝平臺 80% 資源向中小企業開放中試流片服務,20% 用于支持前沿研發,實現資源高效配置與產業協同。
陜西光電子先導院副總經理付鵬在接受 36 氪采訪時指出,人工智能的爆發對算力和數據傳輸提出了更高要求。
" 未來五年內,硅光主要應用于數據中心內部的‘光進銅退’——光通訊在越來越短的距離內替代電信號,甚至到厘米級,連板卡上的芯片與接口芯片之間都將通過光連接互聯進行數據傳輸。" 付鵬解釋道," 這需要大量光芯片實現電 - 光 - 電的轉換。"
而在五年之后,他預測光計算芯片將逐步興起。" 目前已有企業在嘗試用光計算芯片進行特定問題的計算。雖然目前還無法完全替代 GPU,但光計算速度快、能耗極低,未來在數據中心中的占比將逐步提升。"
除了人工智能與數據中心,付鵬指出,光子傳感是另一個高速增長的市場。" 激光雷達不僅在自動駕駛汽車中廣泛應用,掃地機器人、具身機器人等消費電子和工業自動化場景中也需求旺盛。未來,自動化設備對激光雷達的搭載數量將持續上升。"
陜西 " 追光計劃 " 自 2021 年啟動以來,已推動全省光子產業實現跨越式成長。楊軍紅在會議中透露,截至目前,陜西光子企業數量已增至 379 家,產業規模從 150 億元躍升至 365 億元,初步構建起 " 材料—芯片—器件—系統 " 的完整產業鏈。
在平臺建設的同時,陜西在光子基礎研究與機制創新上也邁出關鍵一步。本次光子峰會上,中國科學院西安光機所副所長付玉喜首次公開了 " 光子科技實驗室 " 的建設藍圖。
據介紹,該實驗室于今年 8 月通過專家論證,進入培育建設期,以中國科學院西安光機所為理事長單位,依托陜西光電子先導院,打造 " 大科學裝置 + 共性技術平臺 + 科技金融 + 創新聯合體 " 為一體的綜合性實驗室。總投入超 10 億元,理事單位 17 家,培育期 1 — 2 年。
付玉喜透露,實驗室短期目標包括引進 30 名國際頂尖科學家,集聚科研人員超 100 名;兩年內攻克超 30 項光子領域 " 卡脖子 " 關鍵核心技術;建成 3 條中試生產線、2 個專業孵化載體;并助推陜西光子產業產值在 2027 年突破 500 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