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1 月 4 日,DJI 大疆正式發布了新一代激光雷達系統——禪思 L3,它是大疆首款兼具長測程及高精度航測的激光雷達,官方表示其配備了 1535 納米長測程激光雷達和全球首創融合雙一億像素可見光相機。
禪思 L3 的出現不但標志著大疆在高端航測設備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更可貴的是,其或將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全球高端航測激光雷達市場格局。

實際上從 2016 年開始,大疆就啟動了對激光雷達核心部件的研發,到 2019 年就已實現無人機和自研激光雷達的整合應用,如今禪思 L 系列也已經迭代到第三代產品。可以說大疆在短短九年時間里做到了從零到一,再做到業界領先。
禪思 L3 到底有多強?
說了這么多,禪思 L3 到底強在哪里?我們先從禪思 L3 的配置說起。
其搭載的 1535 納米長測程激光雷達就是大疆在多次論證、實驗和調試后得出的最優方案。根據大疆官方數據,在 10% 反射率的低反射目標場景(如深色土壤或礦石、茂密植被頂部),禪思 L3 的最高測程能夠達到 950 米;而在 80% 反射率的高反射目標場景(如金屬構筑物和淺色路面),測程最高可來到 2000 米,這一數據已經比市面上的同類產品強出 20% 左右。

另外,禪思 L3 的激光點頻可在 10 萬至 200 萬點 / 秒之間調節,以方便用戶在不同的測繪場景下使用不同的測繪方案,例如在高飛測繪場景下使用低點頻來提升單脈沖功率,在低飛精細化掃描時使用高點頻來提點云密度。
而雷達下方的融合雙一億像素可見光相機也相當值得一說,傳統航測相機要么追求高像素卻受限于視場角,導致單次采集范圍小、重復飛行多;要么擴大視場角卻犧牲像素,影像細節不足。
而禪思 L3 選擇采用兩顆 4/3 英寸 CMOS 傳感器,配備機械快門設計,快門速度最高可達 1/2000s,有效避免了電子快門在高速飛行中產生的影像畸變,顯著提升測繪精度。此外這顆 CMOS 還應用了成熟的像素合成技術,能夠將單像素尺寸從 1.6μm 提升到 3.2μm,使其感光能力提升三倍,在陰天或是昏暗場景下仍能獲取豐富的影像數據,從而告別了「靠天吃飯」的難題。
而雙鏡頭的設計,讓禪思 L3 的橫向視角提升到 107°,更廣的視野代表其單次采集的參數更多,減少飛行時間且降低工作人員的作業強度。
其次是這套硬件和大疆算法的組合,讓禪思 L3 擁有了業界領先的精度和工作效率,據官方介紹,禪思 L3 在 120 米航高下高程精度小于 3 厘米,300 米航高下小于 5 厘米,500 米航高下小于 10 厘米,完美覆蓋 1:500、1:1000、1:2000 等主流測繪項目精度要求。
要實現這樣的精度核心在于位姿系統與時間同步技術。禪思 L3 全新升級的高精度位姿系統實現了航向精度 0.02°(1σ),自研激光雷達實現了 150 米下 5 毫米的重復測距精度(1σ),并支持微秒級時間同步。其掃描成果在 120 米航高下的高程精度優于 3 厘米,300 米下優于 5 厘米,500 米下優于 10 厘米,在 1:500、1:1000、1:2000 等典型測繪項目,這種精度能清晰還原道路標線、人行道磚縫等細節,甚至可用于建筑物立面的精細化建模。
而雙一億像素可見光相機,在 300 米作業高度下,地面采樣距離(GSD)仍能保持平均 3 厘米。
在效率方面,禪思 L3 在結合 DJI Matrice 400 后,在 300 米典型航高作業場景下,單架次最多可覆蓋 10 平方公里,單日作業面積可達 100 平方公里。更重要的是,其可一次性收集 DEM、DOM 等多種測繪數據。

更重要的是,禪思 L3 激光與可見光數據同步采集功能,讓其一次飛行就能同時獲取點云、正射影像、高程模型等成果,無需像過去那樣分多次飛行,進一步縮短了項目周期。
禪思 L3,將徹底改變市場格局
在最重要的價格方面,大疆禪思 L3 的定價僅為 109080 元,在此之前,全球高端航測激光雷達市場被歐美品牌壟斷,80% 以上的份額集中在少數幾家企業手中,價格均為百萬元級別。對于一些小型企業來說,上百萬元的購置成本實在太高,再加上人工成本,實際測繪成本遠超我們想象。
而禪思 L3 10.9 萬元的售價,也并非單純的 " 低價競爭 ",而是大疆基于全產業鏈自研的成本優勢 —— 從激光發射器,到 CMOS 傳感器的成像算法,再到芯片,核心部件均實現國產化,研發成本較依賴進口部件的企業大大降低;同時激光雷達產品實現規模化量產,制造成本進一步減少。

這種價格優勢帶來的,是行業門檻的降低。過去,只有大型國企或科研機構才有能力采購高端激光雷達設備,中小企業多依賴傳統測繪方式,效率低、精度差。如今,不少中小型企業都可以嘗試用禪思 L3 承接高精度測繪項目。

而全流程解決方案的構建,又進一步降低了使用難度。傳統航測工作中,數據采集用一套設備,處理用另一套軟件,成果輸出還需第三方工具,不同平臺間的數據格式不兼容、參數不匹配等問題頻發。禪思 L3 可無縫對接大疆 D-RTK 3 基站,實現厘米級定位;配合大疆智圖軟件,點云分類、三維建模、成果輸出等流程可一鍵完成。
國產科技崛起,全靠技術突破
禪思 L3 的成功,為國產高端裝備產業提供了可借鑒的發展邏輯。在激光雷達領域,過去不少企業選擇 " 組裝集成 " 模式,核心部件依賴進口,導致產品同質化嚴重、利潤微薄,且易受海外供應鏈限制。
大疆從一開始就堅持 " 全棧自研 ",不僅研發激光雷達的發射、接收模塊,還自主開發位姿解算算法、數據處理軟件,形成完整的技術閉環。這種模式雖然前期投入大、研發周期長,但能掌握核心技術話語權,避免 " 卡脖子 " 風險。

此外不同于海外品牌側重參數比拼,大疆始終從行業實際需求出發。比如電力巡檢中的仿線飛行功能,源于對山區輸電線路作業難題的調研;林地調查中的米字形掃描模式,是針對植被茂密區域數據采集困難的解決方案。這種 " 發現問題 - 研發解決 - 場景驗證 " 的閉環,讓技術創新更貼合實際應用,避免了 " 實驗室里的技術 " 與 " 市場中的需求 " 脫節。
生態協同則是其持續發展的關鍵。大疆并未將禪思 L3 局限于單一設備,而是將其融入整個航測生態 —— 從無人機平臺、定位基站到軟件系統,形成完整的解決方案。這種生態模式不僅降低了用戶的使用門檻,還能快速響應不同行業的個性化需求,形成 " 設備 + 軟件 + 服務 " 的完整價值鏈。
禪思 L3 的推出,有望推動全球航測技術向 " 高精度、高效率、低成本 " 方向發展。
未來,隨著國內企業在技術、生態、市場上的積累,有望在新一輪產業變革中持續領跑,讓高端航測技術真正惠及更多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