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富榜上出現了那個熟悉的名字——孫正義。
今年以來,軟銀集團股價一路狂飆,市值一度突破 38 萬億日元(約合 1.7 萬億元人民幣)。由此帶動孫正義個人財富飆升 248%,以 551 億美元凈資產重返日本首富寶座,終結了優衣庫創始人柳井正多年來的領跑地位。
強勢回歸背后,是孫正義對人工智能近乎孤注一擲的押注:重倉英偉達、入股英特爾、豪擲 300 億美元加碼 OpenAI、斥資 53.75 億美元拿下 ABB 機器人業務……
或許,All in AI 的孫正義,這次賭對了。
身家 3900 億
他成為新晉首富
孫正義殺回來了。
今年以來,軟銀集團市值多次刷新歷史新高,一度達到約 38 萬億日元。尤其自 4 月起,從約 5700 日元 / 股的低點,一路直線上漲至 25000 日元 / 股,漲幅驚人。
隨之水漲船高的,是孫正義的個人財富。彭博億萬富豪指數顯示,他的個人財富暴漲 248%,以 551 億美元(約合 3928 億元人民幣)凈資產重登日本首富寶座,將穩坐這一位置多年的優衣庫創始人柳井正挑落馬下。
這波強勢反彈,源自孫正義踩準了 AI 時代的風口。
先看財報數據。軟銀集團在 2025-2026 財年第一季度,營收達到 1.82 萬億日元,同比增長 7%;稅前利潤為 6899.4 億日元,同比大增 205.7%。其中,愿景基金部門投資收益為 7268.4 億日元,稅前利潤 4513.9 億日元,扭虧為盈。
這一亮眼表現,主要得益于其所持上市公司股票的大幅升值。具體而言,軟銀對英偉達的持股價值從上一季度的 10 億美元增至約 30 億美元,同時新增約 3.3 億美元臺積電股份和 1.7 億美元甲骨文股份。今年以來,三只科技股股價齊飛,孫正義自然賺得盆滿缽滿。
有意思的是,孫正義本有一條更快通往財富巔峰的路徑:他曾有三次機會成為英偉達的大股東,卻接連錯失。
最讓孫正義懊惱的是 2019 年清空了英偉達所有股份。2017 年,軟銀從公開市場以 40 億美元的價格買入英偉達股票,持股近 5% 一度成為英偉達最大股東之一。然而兩年后,軟銀以 70 億美元價格賣掉了所有英偉達的股票。
這份遺憾,至今仍令他耿耿于懷。去年,孫正義與英偉達 CEO 黃仁勛見面時,兩人 " 抱頭痛哭 " 一幕迅速在創投圈傳為經典——既是英雄相惜,也是對錯失良機的唏噓。
實際上對孫正義而言,財富的大起大落已是常態。最經典的案例,莫過于對阿里巴巴的早期押注。1999 年,孫正義在馬云僅用 6 分鐘的演示后,便拍板向當時尚無營收的阿里巴巴投資數千萬美元。看似瘋狂的賭注,卻成為全球風投史上最成功的案例之一。不僅助孫正義多次登頂日本首富,更奠定了其 " 亞洲風投教父 " 的地位。
但并非所有豪賭都能開花結果。此后,孫正義曾因共享辦公 WeWork、韓國電商 Coupang 等投資敗局接連受挫,并公開反思投資策略,坦言要為在市場高點買進初創公司的決定負責。
轉折點發生在 2023 年,軟銀控股的芯片設計公司 ARM 在納斯達克上市,并由此獲得了超額回報。其市值曾漲至 1900 億美元,成為軟銀重返巔峰的關鍵支點。
孫正義大掃貨
All in AI,孫正義正全力沖刺。
就在上個月底,OpenAI 宣布完成資本重組。與此同時,有消息稱軟銀集團已批準向 OpenAI 追加 225 億美元投資,以完成其對該公司總額 300 億美元的投資計劃。
無獨有偶。另一則重磅消息傳來:全球工業機器人巨頭 ABB 集團宣布,將其機器人業務單元以 53.75 億美元(約合 382 億元人民幣)的價格出售給軟銀集團。
" 軟銀的下一個前沿領域是物理人工智能(physical AI)"。孫正義表示,通過與 ABB 機器人的聯合,將會整合世界一流的技術和人才,從而將人工超級智能與機器人技術融合,推動一場引領人類前進的顛覆性革命。
更早之前,軟銀斥資 20 億美元(約合 144 億元人民幣)入股英特爾,一舉成為其第五大股東。軟銀方面解釋稱,這項投資源于其長期戰略愿景——通過加速布局支撐數字化轉型、云計算及下一代基礎設施的關鍵技術,全面押注人工智能的未來。
孫正義始終野心勃勃。在今年的股東會上,他信誓旦旦地宣告:軟銀未來十年只有一個目標——成為全球人工智能領域排名第一的平臺型公司。
" 有人說我患上了 DeepSeek 焦慮癥,在 AI 上花錢太多了。" 孫正義不止一次公開表示,未來十年 AI 至少影響全球 GDP 的 5% 到 10%。" 如果回報是每年 9 萬億到 18 萬億美元規模,為什么要省錢?競爭越來越激烈,必須沖到前面,必須勇敢,必須全押。"
然而,這場競賽才剛剛拉開序幕。從算法與大模型的迭代更新,到芯片和底層基礎設施的布局,未來的 AI 競爭注定是一場覆蓋技術、產品與生態的全方位較量。
正如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蔡崇信所說,人工智能競賽不是贏者通吃,而是一場 " 漫長的馬拉松 "。
本文來源投資界,作者:王露,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511/556866.shtml
【本文為投資界原創,網頁轉載須在文首注明來源投資界(微信公眾號 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轉載,須在微信原文評論區聯系授權。違規轉載必究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