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盈利能力:格科微凈利潤增速亮眼,豪威持續領跑
從 2025 年前三季度營收來看,豪威集團以 217.83 億元的絕對優勢位居五家企業之首,同比增長 15.20%。格科微以 57.23 億元的營收位列第二,同比增長 25.66%。相比之下,新相微、天德鈺和中穎電子的營收規模相對較小,分別為 4.36 億元、16.98 億元和 9.67 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中穎電子是五家企業中唯一營收出現負增長的公司,前三季度營收同比下滑 1.14%。

新相微凈利潤同比增長 138.88%,天德鈺凈利潤增長相對平穩,僅為 1.67%。而中穎電子凈利潤同比下滑 36.59%,表現不佳。
從更能反映主營業務盈利能力的扣非凈利潤指標看,格科微扣非凈利潤仍為負值(-0.07 億元),但同比改善 84.92%,顯示其主營業務虧損大幅收窄。豪威集團扣非凈利潤 30.6 億元,同比增長 33.45%,表現穩健。
單季業績:新相微增速領先,天德鈺短期承壓
根據三季度數據,豪威集團以 78.27 億元的營收規模位居第一,同比增長 14.81%。新相微雖然營收規模僅為 1.51 億元,但以 34.93% 的同比增長率成為營收增速最快的企業。格科微營收 20.86 億元,同比增長 18.27%,表現穩健。
相比之下,天德鈺和中穎電子營收出現下滑,其中天德鈺營收 4.9 億元,同比下滑 23.58%,跌幅最大;中穎電子營收 3.14 億元,同比下滑 3.01%。

值得注意的是,新相微扣非凈利潤同比增長 262.17%,雖然絕對值僅為 0.01 億元,但顯示出主營業務盈利能力的顯著改善。天德鈺和中穎電子在凈利潤方面均出現下滑,其中天德鈺歸母凈利潤 0.43 億元,同比下滑 52.95%;扣非凈利潤 0.4 億元,同比下滑 51%。
研發投入:中穎電子研發強度居首,新相微增速領先
從研發費用總額來看,豪威集團以 21.05 億元的研發投入規模遙遙領先,展現出行業龍頭對技術研發的重視。格科微研發費用 7.18 億元,位居第二。相比之下,新相微研發投入規模相對較小,為 0.52 億元。
在研發投入增速方面,新相微以 23.83% 的同比增長率領跑,天德鈺以 20.35% 的增速緊隨其后。而中穎電子研發費用同比增長僅 3.48%,增速相對緩慢。

格科微和新相微的研發強度分別為 12.55% 和 12.01%,均超過 12%,處于行業較高水平。豪威集團和天德鈺的研發強度分別為 9.66% 和 8.83%,雖然相對較低,但考慮到其較大的營收規模,研發投入絕對值仍然可觀。
經營效率:新相微回款壓力較大 格科微存貨壓力顯著
從應收賬款占營業收入比重來看,新相微占比最高,達 32.7%,應收賬款金額為 1.43 億元。這表明該公司銷售收入中有近三分之一尚未實際回款,可能面臨一定的回款壓力。
相比之下,格科微應收賬款占比僅為 9.61%,在五家企業中最低,顯示出較強的回款能力和客戶質量。豪威集團應收賬款絕對值最大,為 47.16 億元,但相對于其營收規模,占比為 21.65%,處于行業中等水平。

存貨方面,格科微存貨規模最大,達 62.32 億元,存貨周轉天數為 362.66 天,庫存周轉速度相對較慢。中穎電子存貨周轉天數為 235.07 天,也面臨一定的庫存壓力。
天德鈺存貨周轉天數僅為 54.02 天,在五家企業中表現最佳,顯示出高效的庫存管理能力。豪威集團存貨 80.7 億元,周轉天數為 133.86 天,處于行業中游水平。
經營活動現金流方面,豪威集團以 26.76 億元的凈額位居榜首,顯示出強大的主營業務造血能力。格科微經營現金流凈額為 9.7 億元,表現穩健。相比之下,新相微經營現金流凈額僅為 0.46 億元,現金流壓力相對較大。
資本結構:格科微負債率偏高,天德鈺短期償債能力最佳
從資產負債率來看,格科微達到 66.66%,遠高于其他四家企業。相比之下,新相微和天德鈺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為 14.28% 和 14.11%,顯示出較為保守的財務策略。
豪威集團和中穎電子的資產負債率處于中等水平,分別為 37.34% 和 18.59%,體現了相對平衡的資本結構。

從更嚴格的速動比率來看,天德鈺和新相微依然表現優異,分別達到 5.41 次 / 年和 4.59 次 / 年。中穎電子和豪威集團的速動比率分別為 1.67 次 / 年和 1.62 次 / 年,而格科微僅為 0.54 次 / 年,顯示出其流動資產中存貨占比較高。
總結
2025 年前三季度,顯示驅動芯片行業呈現出 " 強者恒強、中小波動 " 的格局。豪威集團在規模與盈利上保持領先;格科微在營收和凈利潤增長上表現突出,但存貨與扣非凈利潤問題值得關注;新相微業績波動大,研發投入積極;天德鈺與中穎電子在當期面臨一定的增長壓力。
未來,隨著顯示技術迭代、車載與 AIoT 市場拓展,具備技術積累、良好現金流和高效運營能力的企業有望在行業競爭中占據更有利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