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增設債務管理司 改變碎片化管理格局
出處:北京商報 作者: 劉洋 卓洋 網編:王巍 2025-11-04
北京商報訊(記者 劉洋 卓洋)在一攬子化債方案持續推進背景下,11 月 3 日,財政部官網 " 機構設置 " 欄目更新顯示,財政部債務管理司已正式列入機構名單。債務管理司下設六個處,分別是綜合處、中央債務處、地方債務一處、地方債務二處、發行兌付處、監測管理處。新設立的財政部債務管理司首任司長為李大偉,副司長為曲富國、趙則永。
財政部官網顯示,債務管理司主要職責為擬訂并執行政府國內債務管理制度和政策;擬訂中央和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制度和辦法;編制國債和地方政府債余額限額計劃。承擔政府內債發行、兌付等有關管理工作;承擔政府外債管理工作,擬訂基本管理制度;加強政府債務監測監管,防范化解隱性債務風險。
長期關注政府債務的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郝宇彪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政府債務有效管理是更好發揮政府債務職能與化解債務風險的關鍵舉措。債務管理司設立以前,政府債務發行、管理、統計分析以及監督工作分散在預算司、國庫司以及政府債務研究和評估中心等部門,債務管理協作與統籌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礙。債務管理司的設立,意味著碎片化的政府債務管理格局轉變為專業化、集中化的管理方式,有利于形成統一高效協作的管理體系。
財政部部長藍佛安在 9 月 12 日國新辦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十五五 " 期間,將繼續統籌好發展和安全,加快建立健全與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政府債務管理機制,在發展中化債、在化債中發展,為經濟行穩致遠提供有力支撐。
此外,在近日出版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輔導讀本》中,藍佛安撰文指出," 十五五 " 時期,將進一步落實好一攬子化債方案,做好地方政府存量隱性債務置換工作。
藍佛安在文中特別提到,推動建立統一的地方政府債務長效監管制度,對違規舉債、虛假化債等行為嚴肅追責問責,防止前清后欠。加快推進地方融資平臺改革轉型,嚴禁新設或異化產生各類融資平臺。優化債務結構,加快構建同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政府債務管理長效機制。
郝宇彪表示,此次增設債務管理司,一是能夠實現中國政府債務的全口徑監管,有利于更加有效地管控債務風險;二是能夠更好地統籌債務資金支出用途、債務償還期限、債務發行成本之間的協調關系,從而建立同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政府債務管理機制。
根據財政部數據,截至 2024 年末,我國政府全口徑債務總額為 92.6 萬億元,包括國債 34.6 萬億元、地方政府法定債務 47.5 萬億元、地方政府隱性債務 10.5 萬億元,政府負債率為 68.7%。我國政府負債率處于合理區間,風險安全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