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勢 Auto-First 丨劉天鳴
廣汽集團三季度財報喜憂參半,營收、凈利潤等核心業績指標環比有提升,難掩轉型陣痛期。不過,轉型陣痛再大,也要 " 再造一個新廣汽 "。

廣汽集團第三季度業績環比回暖在于銷量的全面上漲。數據統計,三季度集團累計銷售新車 42.84 萬輛,環比上升 11.49%。廣汽傳祺、廣汽埃安和廣汽昊鉑三大自主品牌在新產品的加持下,交出 15.95 萬輛的季度銷量成績,環比增長 15.09%,推動自主品牌陣營連續兩季度實現銷量環比上漲。

銷量的環比增長,使得廣汽集團業績表現出現環比好轉,但離著凈利潤扭虧為盈還有一定距離。根據凈利潤與銷量簡單計算,廣汽集團三季度單車凈利潤為虧損 4140.5 元。
今年前九個月,廣汽集團實現營業收入 662.72 億元,同比下降 10.4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 43.12 億元,同比由盈轉虧,幾乎虧掉 2023 年全年凈利潤。
從 2024 年二季度開始,轉型、銷量下滑促使廣汽集團扣非凈利潤轉向虧損,為了擺脫虧損提高運營效率以及加速轉型,廣汽集團提出了 " 番禺行動 " 一體化改革,通過品牌引領、產品為王、科技領先、國際市場拓展四大改革舉措,再造一個充滿干勁的 " 新廣汽 "。

由于汽車產業鏈路長,戰略從籌備到收獲需要一定時間,廣汽集團在 " 番禺行動 " 戰略指引下,業績有所回暖但遠不及扭虧為盈的 " 翻身點 "。
東吳證券在研報中寫道,廣汽集團降本進度仍在推進中,且考慮華望仍處于投入期,下調了其 2025 年— 2027 年歸母凈利潤預期,至 -42、8 億元和 22 億元。其實,在多家機構研報中,均將 2026 年定為廣汽集團扭虧為盈的時間點。
之所以認為廣汽集團能在 2026 年實現業績觸底反彈扭虧為盈,關鍵在于啟境品牌的拉動,以及廣汽集團海外市場帶來的增量。

除了啟境品牌外,廣汽集團海外市場表現也將成為其業績向好的關鍵因素之一。目前,廣汽集團出海銷量已經成為全新增長點,前九個月海外終端銷量同比增長 36.5%,業務已覆蓋 85 個國家與地區,擁有 570 多個銷售網點,5 座海外工廠和 7 個中轉倉。
根據規劃,2026 年一季度,廣汽集團將在歐洲交付 AION V 和 AION UT 兩款全球戰略車型,到 2028 年實現歐洲市場全覆蓋,構建起完善的市場渠道、服務體系、產業鏈生態與能源補給網絡,并推進本地化生產與技術研發中心建設。
在汽車行業中,處于轉型陣痛期的傳統汽車普遍面臨利潤收窄局面。如長城汽車,三季度實現凈利潤 22.98 億元,同比下降 31.23%;江鈴汽車三季度凈利潤為 1641 萬元,同比下滑 93.94%。
今年,車企的業績表現將呈現出顯著的兩極分化,轉型迅速的車企將擴大盈利規模,處于轉型陣痛期的車企,業績或將進一步下滑,但從長遠來看,部分車企能夠等到戰略轉型收獲期,利潤表現將逐步修復。
廣汽集團董事長馮興亞近日在央視《對話》中表示,當前汽車行業的競爭 " 商場如戰場 ",廣汽集團以 " 戰時狀態 " 聚焦用戶需求戰、產品價值戰和服務體驗戰 " 三大戰役 ",并以 " 戰時節奏 " 推進,確保改革第一時間反應、第一時間落實,助力再造 " 新廣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