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troduction
庫存已經成為汽車經銷商難以承受的生存之重。
長期以來,庫存管理一直是汽車經銷商面臨的棘手難題。
在如今市場競爭激烈、傳統銷售模式備受沖擊的背景下,這一問題愈發成為經銷商無法逃避的挑戰。有的因此大打降價促銷牌以換資金鏈健康;有的選擇渠道轉型如輕資產運營;有的選擇轉投其他品牌試試運氣;有的扛不住壓力的只能退網消亡。
因為庫存壓力問題,我們也見證了包括中升集團、永達汽車和廣匯汽車等汽車經銷商的渡劫之路。而這一狀況在近年來,不僅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反而從規模和殺傷程度上更甚。
數據顯示,2024 年,全國超 4400 家 4S 店退網,相當于每天消失 12 家門店。行業虧損比例超過五成,4S 店規模自 2021 年首次出現負增長。到了今年上半年,超 1200 家 4S 店瀕臨倒閉,僅 27.5% 的 4S 店完成既定銷量目標,超七成經銷商深陷達標泥潭。

更值得警惕的是,庫存預警指數已經連續多月高于榮枯線,9 月錄得 54.5%,反映出超過半數的經銷商面臨新車銷量未達預期的窘境,以及汽車流通行業正承受的壓力。
承壓的經銷商,矛盾的車市
" 為了消化庫存車,我們的單車優惠幅度最高超過 8 萬元,但客流量還是下滑很多。"
當汽車公社走訪一家位于上海浦東的某德系合資品牌 4S 店時,該店的總經理這樣說道,他表示," 即便降價幅度很大,但店內庫存周期還是從去年的 45 天延長至 68 天。" 同時他坦言,新能源品牌的擠壓和消費者持幣觀望態度,讓傳統合資品牌的溢價能力大幅削弱。
而在另一場調查中,汽車公社走訪到武漢的一家自主品牌 4S 店,該店面的銷售表示,雖然 9 月通過車展促成了 40 余單交易,但庫存情況依然糟糕。" 燃油車滯銷,新能源車型又面臨迭代壓力,部分老款車型只能以成本價拋售,不賺錢。"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兩則調查的反饋,完全符合 9 月合資品牌與自主品牌的庫存系數環比上升的情況,當月二者的庫存系數分別達到 1.38 和 1.3。不過,當月高端豪華和進口品牌的庫存系數為 1.42,環比則有所下降。

另外,從區域市場觀察,全國各區的庫存預警指數不盡相同。南區指數最高,達到 61.9%,北區和東區高于全國總水平,西區指數是唯一落在榮枯線以下的區域,為 49.3%。
其中,筆者在近期走訪信陽這座三線城市時,一家綜合展廳的銷售透露,9 月庫存預警指數逼近 70%。" 燃油車購置稅減免政策即將到期,但消費者反而更猶豫了。" 她透露,部分庫存超半年的車型占用資金超千萬元,而廠家仍按計劃壓庫,導致現金流瀕臨斷裂。
不同地區存在明顯差距,也提示經銷商庫存壓力存在地域性特征。當然,在大環境的不樂觀中,也存在 " 幸存者偏差 "。

同時,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的調查顯示,超過半數的經銷商反饋 9 月新車銷量未能達到預期目標。這一數據無疑也是差強人意的,因為它發生在傳統的 " 金九 " 旺季。
我們都知道,庫存系數的小幅上升與經銷商主動補充庫存以應對 " 金九銀十 " 銷售旺季有關,但銷售端的表現并未完全匹配庫存的增加,導致庫存壓力依然存在。

市場變革下的挑戰
經銷商庫存壓力的背后,是汽車市場深層次的變革與挑戰。
首先,客流量增長乏力已成為普遍現象。調查顯示,自然進店客流量下滑和線上線索轉化率低都是經銷商面臨的挑戰。這一方面與市場競爭加劇、品牌分化有關,另外也反映了消費者購車習慣的變化——越來越多消費者轉向線上渠道,但線上線索的轉化效率又難以保障。
其次,價格競爭導致的盈利壓力持續存在。在市場需求增長放緩的背景下,各大品牌為維持市場份額,紛紛加大促銷力度。這導致經銷商不得不參與價格戰,即使虧本銷售也要完成廠家設定的銷售目標,否則可能面臨更大的懲罰。

而高庫存對經銷商帶來的直接影響是資金鏈緊張。
汽車作為高價商品,庫存占用資金巨大。按每輛車平均 15 萬元計算,304 萬輛庫存意味著高達 4560 億元的資金被占用。這部分資金大多來源于銀行貸款等融資渠道,持續的利息支出不斷侵蝕著經銷商的本就微薄的利潤。
更嚴重的是,為了盡快回籠資金,經銷商不得不加大促銷力度,陷入 " 降價—虧損—再降價 " 的惡性循環。
目前,價格倒掛已成為行業普遍現象,即銷售價格低于進貨成本。這種情況下,賣得越多,虧得越多,但為了獲取售后、金融保險等后續收益,經銷商又不得不繼續銷售。

不過,從行業層面看,持續的庫存壓力也在加速汽車流通領域的洗牌。具體看來,抗風險能力較弱的中小經銷商面臨被淘汰的風險,而大型經銷商集團則憑借規模優勢和資金實力繼續擴張,行業集中度逐步提高。
機遇與轉型
面對日益嚴重的庫存問題,經銷商需要尋求突破。
在這其中,首先就是合理的庫存規劃是基礎。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建議,經銷商應根據實際情況,理性預估實際市場需求,合理控制庫存水平。這意味著經銷商需要摒棄過去盲目追求銷售規模的思路,轉而注重經營質量和效益。
例如,根據歷史銷售數據、市場趨勢、季節性因素等精確預測需求,制定合理的庫存計劃。同時,加強與主機廠的溝通,爭取更合理的銷售目標和更靈活的庫存調整機制。

數據顯示,成熟的汽車市場中,售后服務貢獻的利潤通常占經銷商總利潤的 50% 以上。通過提高服務質量、拓展服務范圍,經銷商可以減輕對新車銷售利潤的依賴,增強抗風險能力。
同時,利用政策紅利抵抗風險。目前,國家第四批以舊換新補貼將于 10 月陸續下發,配合年底到期的車輛購置稅免征政策,預計將對市場形成一定刺激。而經銷商應加大對以舊換新和報廢更新政策的宣傳力度,通過強化服務來提振消費信心。
盡管目前經銷商庫存有壓力,但對于四季度的市場預期,行業整體持謹慎樂觀態度。調查顯示,有 44.4% 的經銷商對四季度銷量增長表示樂觀,預判將實現 5% 至 10% 的同比增長。

在這種情況下,傳統經銷商必須主動求變,才能在新環境中生存和發展。包括探索新的業務模式,如二手車、汽車金融、保險等衍生業務還有發展空間,可以成為經銷商新的增長點。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汽車市場的不斷演變,經銷商的角色和功能也在經歷變革。而庫存壓力只是這一變革過程的表象之一,其背后是整個汽車流通領域的重構與再造。因此,對于經銷商而言,只有正視挑戰、主動轉型,才能在市場洗牌中贏得新的發展機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