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雜的經營環境下,餐企如何突破單店盈利瓶頸,實現品牌持續增長?
新周期之下,餐飲行業正在經歷從宏觀政策沖擊到消費趨勢變換、再到供給過剩洗牌加劇等多重挑戰。無論是選擇區域深耕還是全國擴張的品牌,都面臨如何突破單店盈利瓶頸、重塑組織能力、實現品牌可持續增長等共性難題。
9 月 23 日,"2025 餐飲標桿品牌發展論壇 " 成功舉辦。
作為 2025 中國餐飲品牌節(第 34 屆 HCC 餐飲產業博覽會)的板塊之一,"2025 餐飲標桿品牌發展論壇 " 匯集了合眾合創始人姚哲,食尚國味集團創始人、陶陶居酒家主理人尹江波,醉得意創始人彭林明,大鴿飯創始人黃小華等行業資深力量,結合各賽道標桿品牌的實踐經驗,共同探討品牌的重構升級、標準化進階之道,解析餐飲品牌從規模到價值的轉型邏輯。
01.
中國餐飲標準化的四個路徑
餐飲品牌從 1 家店到 100 家店的過程中,面臨著不少難題:如何做產品標準化?規模與質量如何平衡?區域集中開店還是全國鋪開?
合眾合創始人姚哲從餐飲品牌的標準化進階之路出發,分享了其對市場變化的思考以及企業的應對之策。
姚哲表示,近兩年,餐飲行業發生了巨變,比如街邊店品牌迭代加速,購物中心餐飲出現新品類——比如各種類型的 Bistro,餐廳的美學表現明顯提升。市場變化下,企業策略不對,努力白費。而新一代的餐飲競爭本質上是標準化新思維的競爭。
△合眾合創始人姚哲
在姚哲看來,中國餐飲標準化有四個獨特路徑。首先,中國餐飲標準化的核心是靈活的本地化創新,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就需要融合本地化發展,比如肯德基就堅持本土化策略;第二,顧客預期的管理,消費者的預期會隨著時代變化改變,餐飲產業鏈中的每個企業都或多或少觸達了顧客,做好顧客預期管理也是標準化的重要一環;第三,領先的數字化能力,包括品牌能力、會員體系等;第四,完善的產業鏈配套,包括供應鏈履約效率、產品創新能力、產品開發等。
姚哲還指出,中國餐飲有 5 步進化:單品定位、品類擴容、多元動機、全時段、全場景。以肯德基為例,早期主打炸雞單品,后來品類擴容到炸雞、漢堡,還逐漸將經營時段延伸到早餐、夜宵,并通過零售業務實現全場景覆蓋。數據顯示,西式快餐消費者在非核心時段(早餐 / 下午茶 / 夜宵)消費占比已經超過 50%。
02.
餐企經營如跑馬拉松,以 " 慢心態 " 謀長遠
食尚國味集團創始人、陶陶居酒家主理人尹江波分享了品牌煥新蝶變歷程,提出:" 餐企經營就像跑馬拉松,慢慢跑,可以跑得更遠。"
尹江波自身有 10 余年跑 60 余場馬拉松的經歷,他從中感悟:努力重要,方向更關鍵,餐企經營需做到 " 取勢、明道、優術 ",且要在經營面積、產品結構、盈利模式、成本結構等各方面追求極致。
作為百年品牌,陶陶居的煥新實踐頗具代表性:2015 年,品牌首次走出廣州西關老城,在正佳廣場開啟新征程;并依據自身特性設計商場店、街鋪店、商務店、宴席店四種經營模型,全面覆蓋不同消費場景,精準滿足細分需求。
△食尚國味集團創始人、陶陶居酒家主理人尹江波
尹江波強調,創新需與堅守并行。自 2015 年起,陶陶居品牌建設始終堅持 " 三個結合 ":其一,與時尚結合,緊跟消費者需求變化,門店模型每兩年迭代一次,持續創新環境與產品;其二,與文化結合,以廣府文化為根基,堅持手工制作茶點,并舉辦國內、國際文化交流活動,傳播廣府飲食文化;其三,與科技結合,秉持 " 科技即生產力 " 理念,食尚國味集團自 2002 年起推進信息化建設,現已建成各種內部運營系統、外部客戶關系管理系統等。
最后,尹江波總結:" 最好的傳承是與時俱進。" 企業需明確堅守與創新的邊界,在兩者間找到平衡,方能實現長遠發展。
03.
《2025 中國餐飲店型創新趨勢研究報告》重磅發布
紅餐產業研究院出品的《2025 中國餐飲店型創新趨勢研究報告》也正式對外發布。
現場,紅餐產業研究院執行院長唐欣對《2025 中國餐飲店型創新趨勢研究報告》進行了詳細解讀。
唐欣表示,2025 年,禁酒令、社保 " 新規 " 相繼出臺,推動餐飲行業向健康化、規范化方向發展。禁酒令倒逼中高端餐飲向大眾剛需場景延伸,催生健康飲品創新,適配輕量化、社區化店型發展;社保 " 新規 " 加速企業靈活用工與智能化升級,助力行業向規范化、品牌化邁進,為衛星店等創新店型提供發展動能。
△紅餐產業研究院執行院長唐欣
在這個過程中,餐飲店型創新出現了四大新特征:向輕量化、小型化和次級地段發展,以此降低租金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適配場景多元化拓展,滿足消費者多元需求,提升門店綜合收入;積極擁抱數字化工具和最新技術成果,減少綜合成本;突破單店獨立運營的封閉模式,構建資源共享的協同生態。
基于市場變化,唐欣還總結了五類典型創新餐飲店型:外賣專門店、共享店、業態復合店、主題形象店、以車代店。
以外賣專門店為例,憑借獨特的場景化的定位、線上流量的轉化、小型化、輕量化的運營模式,正成為許多品牌突破增長瓶頸、提升市場份額的新路徑。這套體系不僅適用于初創品牌快速切入市場,也為成熟餐飲企業拓展外賣業務提供了參考。
04.
圓桌論壇:餐飲品牌如何鍛造穿越周期的生命力
餐飲行業步入新一輪洗牌與重構期,短期的流量與規模已不足以支撐長期發展,如何鍛造穿越周期的生命力、實現可持續經營,成為企業穿越周期、穩健成長的關鍵命題。
聚焦 " 餐飲品牌如何鍛造穿越周期的生命力 ",在紅餐合伙人、品牌總監劉依依主持下,醉得意創始人彭林明、大鴿飯創始人黃小華、師烤豆花烤魚聯合創始人劉虹汝、小江溪江西菜創始人李偉聲、星貝知識產權創始人魔法船長,從產品力、組織韌性、品牌資產與戰略布局等維度,探討了品牌實現長期價值的核心路徑與底層邏輯。
△醉得意創始人彭林明
在醉得意創始人彭林明看來,眼下餐飲消費并沒有降級,而是面臨結構性調整和升級。為此,醉得意對定位做了調整,從 " 家常菜大王 " 到 " 中國炒雞第一品牌 "。
在這個過程中,醉得意主要做了兩方面調整,首先是產品結構,原本醉得意三道招牌菜并行——醉排骨、片片魚、大王炒雞,調整后聚焦 " 山茶油炒土雞 " 這一道招牌菜。
其次,醉得意調整了炒雞的制作工藝和原材料,制作工藝方面,采用福建客家的炒法;原料方面則將白羽雞替換為散養中華土雞(黑腳雞)、選用更健康的山茶油等。
目前,醉得意的門店規模在炒雞品類中算比較大,其在福建、廣東等 8 個省份開出 370 余家門店。這種區域集中式的發展,讓醉得意在原料采購、運營管理方面具有一定優勢,也有利于品牌進行戰略調整。
彭林明表示,品牌要穿越周期發展,需要做好兩方面準備。第一,市場迭代很快,不確定因素比較多,品牌需要洞察顧客的真實需求,做出對應的策略調整。第二,當下顧客對健康產品的需求更極致,品牌要思考如何以顧客為中心,在產品端提供更健康的菜品,在服務端不斷優化就餐體驗。
△大鴿飯創始人黃小華
" 我沒有太多關注市場變化,努力做好自己就可以了。" 大鴿飯創始人黃小華直言,大鴿飯 18 年的經營過程中,核心產品和菜單沒有太大的調整。
這種 " 堅持 " 背后主要基于兩點,首先是大鴿飯的門店模式,大鴿飯開的都是千平或更大的門店,大門店大場景下,消費者的需求也非常多元,需要更豐富的產品作為支撐。黃小華表示,8 年前,大鴿飯曾大幅縮減 SKU,從 200 多道菜砍到 58 道,結果發現并不合適。目前大鴿飯的 SKU 維持在 110 個左右,會根據顧客需求變化,對產品進行微調而非大的調整。
其次,大鴿飯在核心產品上花費了非常多心思,比如自建鴿場,從源頭上把控原材料的品質;再比如對烹飪方式進行調整,傳統鴿子是脆皮的,肉質比較柴。大鴿飯將制作方式調整為生炸工藝,鴿子汁水更充盈。
黃小華表示,大鴿飯的主要客群是 " 家庭 + 輕商務 ",這部分客群的年齡段大概在 25-40 歲。" 每隔 5 年,25 歲變成 30 歲,30 歲變成 35 歲了,這些顧客群體有不同的需求,我們的產品圍繞他們的需求做微調,要保持一定程度的年輕,但不能做得太年輕。"
△師烤豆花烤魚聯合創始人劉虹汝
師烤豆花烤魚聯合創始人劉虹汝表示,面對市場環境變化,企業要抱著開放的心態,做好自己的業務。
以師烤為例,2023 年是其品牌快速發展時期,當時師烤一個月能開 30 多家店。這是基于大單品相對更容易標準化以及企業的組織力優勢。
今年以來,師烤進入了穩定成長的階段,將更多精力放在了人員能力的提升,以及核心產品的優化等方面。比如師烤的豆花,品牌深入東北原產地挑選合適的豆子,從豆子的采購,到豆花現磨現做,打造出優質的豆花產品,最終也受到了消費者喜愛。
" 我們還是優先做好產品品質,消費者一定是能感受得到的。" 劉虹汝表示,年輕消費者自主性比較強,喜歡自己動手體驗,所以師烤有自助飲品,顧客還能自己調制。
結合師烤的經營實踐,劉虹汝也總結了品牌穿越周期發展的兩大要點。第一是守住價格,鎖定自己的消費群體。師烤創立初期,就想做一個為年輕人服務的高性價比品牌。劉虹汝表示,其內部有一句話," 用年輕人的思維服務年輕人 "。目前,師烤的管理者和團隊都比較年輕。
第二點是組織力,組織力強了,企業才能走得更遠、更長久。" 我們的組織力要不斷提升,圍繞顧客做一些有價值的輸出,這才是核心。"
△小江溪江西菜創始人李偉聲
小江溪江西菜創始人李偉聲表示,近兩年,江西菜確實在風口上,發展特別好。這一方面是政府支持和文旅火爆,帶動了江西菜出圈。另一方面,江西菜有下飯、性價比的特征,在當前市場環境下有優勢。
李偉聲坦言,小江溪這兩年發展的很快,被風口推著走。" 我們最擔心的是風過了怎么辦,所以現在開店對我們來說是一種負擔,我們在控制開店節奏。"
接下來,小江溪計劃打通線上線下平臺,探索外賣業務;其次,打造好拳頭產品,比如其招牌菜 " 江西湯汁小炒肉 ",湯汁是江西菜的靈魂,也是江西菜區別湘菜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點,還要做好供應鏈建設,保證鮮肉制作。同時,小江溪也將持續挖掘江西文化、地域特色食材和菜品。
李偉聲表示,一個品牌要穿越周期必須基于內功和文化,目前小江溪的重心是練內功,產品、運營管理都向大品牌學習,把產品做得更好、更極致。" 到那個時候,就不存在周期問題了,因為我們做的都是剛需生意、家常菜品,大家離不開你。做好內功,就會有好的回報。"
△星貝知識產權創始人魔法船長
星貝知識產權創始人魔法船長表示,根據他的觀察,今天能夠存活下來的餐飲企業,都做到了三大關鍵點。
第一,選準賽道。所謂 " 選品定生死 ",選品選對了才能持續發展;第二,賽道有根基,不管是烤魚還是炒雞等品類,都是有長久生命力的賽道;第三,有了品類根基后,根據顧客的需求變化,要不斷迭代升級。
船長指出,餐飲行業是個勤行,企業要做好最基本的東西,包括產品、組織、運營等等,同時也要明白自自身的優勢,并在此基礎上不斷深耕。
在他看來,很多餐飲企業已經做到了定位清晰和差異化認知,當下更應該思考,如何讓品牌的差異化被消費者所看見、感知并認可。
餐飲市場正在發生巨變,單個企業改變不了宏觀市場,但可以改變主觀的思想和動作。面對挑戰,企業不能躺平,要學會提前預判消費趨勢,做出應對措施。同時,團隊要有強執行力,將策略執行到位。
結 語
市場仍在不斷變化、競爭有增無減。在 "2025 餐飲標桿品牌發展論壇 " 上,通過這些賽道標桿品牌的實戰經驗分享,領頭羊之間的深度交流與觀點碰撞,為餐飲品牌價值提升、探索新方向提供了新思路。
★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