簽下 OpenAI 大單 亞馬遜股價創歷史新高
出處:北京商報 作者:北京商報綜合報道 網編:武杉 2025-11-05
在亞馬遜與 OpenAI 巨額算力協議刺激下,AI 交易持續火爆,推動亞馬遜、英偉達等巨頭上揚。當地時間周一,亞馬遜收盤漲 4%,創歷史新高,公司市值增加超 1000 億美元。
據報道,OpenAI 已與亞馬遜簽署一份為期七年、價值 380 億美元的云服務采購協議。這份協議將使 OpenAI 獲得數十萬個英偉達(Nvidia)圖形處理器(GPU),用于訓練和運行其 AI 模型。
此次合作亦是對電商巨頭亞馬遜旗下云服務部門 " 亞馬遜云科技(AWS)" 的重大信任背書。此前,部分投資者擔憂 AWS 在 AI 競爭中已落后于微軟和谷歌等競爭對手;而 AWS 在今年三季度財報中披露的強勁增長,已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這些擔憂。
不過,亞馬遜并未提及 OpenAI 將使用亞馬遜自研的 AI 芯片。此前亞馬遜所投資的大模型公司 Anthropic 使用了亞馬遜自研的 Amazon Trainium 和 Amazon Inferentia 芯片來構建和部署模型。在亞馬遜之外,近期 Anthropic 宣布與谷歌合作,計劃使用谷歌自研的 TPU(張量處理單元)來部署自家模型。包括 OpenAI 和 Anthropic 在內,硅谷大模型廠商近期正在擴大與算力提供商的合作,以保障自身算力使用。
而從 OpenAI 近期一系列算力供應合作看,與 Anthropic 相比,OpenAI 更青睞使用 GPU。9 月,英偉達宣布向 OpenAI 投資最多 1000 億美元,英偉達將助力 OpenAI 構建和部署至少 10 吉瓦的 AI 數據中心,涉及數百萬塊英偉達 GPU。10 月,另一家 GPU 廠商 AMD 與 OpenAI 達成合作,OpenAI 將根據多年、多代協議部署 6 吉瓦容量的 AMD GPU。OpenAI 也在探索使用 ASIC(專用集成電路)芯片,但不是通過使用云廠商自研的 ASIC 芯片,而是嘗試使用自研的 ASIC。10 月,OpenAI 宣布與定制 ASIC 廠商博通達成合作,計劃開發 10 吉瓦的定制 AI 加速器。
近日在一檔播客節目中,OpenAI CEO 奧爾特曼(Sam Altman)表示,公司目前的收入遠不止 130 億美元。對于一家收入 130 億美元的公司如何能簽下上萬億美元的算力支出承諾,奧爾特曼表示,這些基建投資是在前瞻性押注,公司將會成為重要的 AI 云服務提供方,消費設備業務也將成為一個重要板塊," 那些在網絡上對我們算力支出大驚小怪、擔憂不已的人,要是能買到 OpenAI 的股份,肯定會搶著入場 "。
奧爾特曼還表示,公司承諾投入 1.4 萬億美元,開發 30 吉瓦(GW)的計算資源,這一算力規模大致可滿足 2500 萬戶美國家庭的用電需求。" 前沿 AI 的規模化發展需要龐大且可靠的算力支撐。我們與 AWS 的合作,將強化廣泛的算力生態系統,這一系統將為下一個 AI 時代提供動力,并讓先進 AI 技術惠及所有人。"
亞馬遜則于近日公布了 2025 年第三季度財報,該季度亞馬遜凈銷售額增長 12% 至 1802 億美元,凈利潤為 212 億美元,同比增長了 38.6%。亞馬遜首席執行官安迪 · 賈西(Andy Jassy)表示,AWS 增長速度達到了自 2022 年以來的最高水平,人工智能和核心基礎設施的需求強勁。
目前,亞馬遜已通過 "Amazon Bedrock" 平臺向 OpenAI 開放開源權重模型(open weight models)。Amazon Bedrock 是面向使用 AWS 的企業客戶推出的 AI 模型平臺,提供多種 AI 模型選擇。
值得一提的是,奧爾特曼此前透露,OpenAI 的最終目標是每周新增 1 吉瓦算力,當前每 1 吉瓦算力對應的資本投入超過 400 億美元。上周,OpenAI 完成大規模重組,為首次公開募股(IPO)鋪路,該公司估值或高達 1 萬億美元。
花旗集團預測,到 2030 年,全球人工智能產業收入將達到 9750 億美元,相比 2025 年的 430 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高達 86%。這一增長反映出企業對 AI 技術的加速采用與商業化,同時超大型云服務提供商正加大基礎設施投資力度,以滿足激增的市場需求。
不過,在硅谷科技公司對 AI 基礎設施的巨額投資下,近期市場上關于 AI 是否存在泡沫有激烈討論。
ING 私人銀行、財富管理和投資全球主管安妮卡 · 特雷昂(Anneka Treon)近日稱,人工智能巨額支出是否真的會產生預期的資本回報,至少要一年后才清楚。
北京商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