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圈一直有一個論點,寶馬買 3 系,奧迪買 A6L,奔馳買 S 級。背后的含義是這些產品最能代表品牌的調性。在這些產品上下的功夫最深。最近流傳了一組新一代奔馳 S 級的渲染圖,咱們一起來看一下。
奔馳染上 " 大鼻孔 "
根據這套渲染圖顯示,奔馳標志性的盾形格柵變得又長又大,占到了車頭很大一部分面積。內部橫向和縱向的鍍鉻飾條依然保留,和現款算是有點傳承。
而兩側的大燈則變得更加扁平,細長,內部可以看到代表著奔馳三叉星的日行燈。燈組下部是經過簡化的通風進氣格柵,有疏導氣流的作用,但更多的還是為了美觀考量。就這個前臉,讓人有種右手不自覺向斜上方 45 ° 的沖動,不知道德國佬怎么想的。
車身側面沒什么好說的,還是比較經典的比例,車頭比較長,隱藏式門把手,相比現款更平滑。而尾部 C 柱開始似乎更運動,溜背的角度挺大,有點 AMG GT 的味道。
尾燈就更細了,貫穿式的鍍鉻飾條連接,如果真是這樣就要做融合式的轉向燈。隱藏式排氣,看著不算大氣。
看到這里感覺新一代 S 級要是長這樣,怕是有點不妙。寶馬就是個很好的例子。這一代的寶馬 7 系因為過于 " 超前 ",大鼻孔的設計讓很多人勸退了。有很多潛在的車主都認為這是一種審美降級。
可能真長這樣
其實這套設計并非空穴來風,而是根據奔馳最新的概念車,奔馳 Vision Iconic 演變過來的。奔馳對這臺概念車的定義是搭建起過去與未來的橋梁,成為汽車設計的全新標志之作。
據說靈感來源于上世紀 30 年代汽車設計,并且致敬傳奇車型 300 SL,以及 W108、W111 等歷代奔馳 S 級。
爭議性的中網內部使用了大量的發(fā)光材質,好不好看各位評論區(qū)發(fā)表一下看法吧。
概念車還搭載了太陽能涂層,可以增加續(xù)航,另外支持 L4 級別的輔助駕駛和泊車功能,使用線控轉向技術。
內飾就更超前了,據說是會隨著自動駕駛發(fā)展而變,也不知道怎么個變法。應用了大量的透明材質,倒是有點賽博復古的感覺。
寫在最后
現在大家好像都在 " 搞抽象 ",有點挑戰(zhàn)大眾審美的意思。不過奔馳算是比較保守的那個了。就是不知道大家對于新一代奔馳的看法怎么樣,能接受嗎?
一對一交流,加小志微信(xinqichez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