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資王家衛的老板基本都虧錢,絕不錄用王家衛!" 向太陳嵐近日在直播間的一番犀利發言,直接把這位國際名導送上了輿論風口。她毫不留情地指出王家衛 " 不受控 "" 拍電影就是靠燒錢 ",甚至直言 " 王家衛沒有張叔平是個屁 ",瞬間點燃了關于藝術與商業能否兼容的又一輪激辯。





這些數據背后,直指王家衛 " 無劇本拍攝、反復重拍、超長周期 " 的創作模式。拍《繁花》耗時三年,這種 " 慢工出細活 " 固然可能出精品,但對投資人而言,意味著成本完全失控,回報周期漫長且充滿不確定性。
向太特別強調了美術指導張叔平對王家衛的重要性。二人自 1988 年《旺角卡門》開始合作,此后形成了固定團隊,共同打造了《重慶森林》《春光乍泄》等一系列風格鮮明的作品。向太此言雖顯尖銳,卻點出了王家衛電影視覺美學體系的核心支撐。

王家衛的創作模式,始終高度依賴資本的極度寬容。 《一代宗師》籌備期間曾需要抵押房產融資;《繁花》三年的制作周期足以讓多數傳統投資人望而卻步。即便是他監制的作品如《歐洲攻略》(2018 年),投資 3 億最終僅收 1.46 億票房,凈虧損高達 2.4 億,更是為其商業可靠性打上了巨大問號。
向太的這次開火,撕開了電影圈長期以來的遮羞布:當藝術家的任性創作碰上投資人的真金白銀,究竟是誰在為誰的夢想買單?下一次,還有哪位投資人敢踏上王家衛這艘既可能駛向藝術巔峰,也可能撞上商業冰山的冒險之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