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勢 Auto-First|撒馬爾
曾幾何時,純電續航 50 公里就夠用的插混市場正經歷著一場深刻變革,一場由政策和市場雙重驅動的長續航浪潮已不可阻擋。
10 月 9 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稅務總局三部門聯合公告 2026 至 2027 年減免車輛購置稅新能源汽車產品技術要求,明確純電動乘用車、插電式(含增程式)混合動力乘用車有關技術要求調整等情況。

此外,根據《公告》,2025 年 12 月 31 日前已列入《減免稅目錄》且符合本公告技術要求的車型,自動轉入 2026 年第 1 期《減免稅目錄》,不符合要求的車型將從《減免稅目錄》中撤銷。
因而,政策利劍高懸,插混長續航成主流,短續航車型淘汰倒計時開啟,那些純電續航僅幾十公里的短續航插混車,一夜之間陷入了成本與技術的雙重壓力。
插混長續航大勢所趨
" 買插混就是為了省油,結果天天得充電。" 這已成為不少短續航插混車主的共同煩惱。
目前市場上仍有大量插混車型的 CLTC 純電續航在 50-80 公里之間,部分車型甚至更低。這些被宣傳為 " 夠用 " 的續航里程,在實際使用中卻顯得捉襟見肘。以每日通勤 30 公里計算,短續航插混車幾乎需要每日一充,這完全違背了用戶購買混動車型為減少充電焦慮的初衷。
這就是短續航插混的尷尬現實,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長續航插混車型正迎來爆發式增長。市場數據顯示,純電續航超過 150 公里的插混車型銷量占比持續提升,已成為消費升級的明顯信號。

一是真正實現 " 城市用電、長途用油 ",滿足日常通勤零油耗、零排放;
二是大幅減少充電頻率,提升使用便利性;
三是更好應對低溫等復雜工況,保證全天候使用體驗。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 2025 年 8 月數據顯示,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激增 45%,其中插混車型占比首次突破 40%。這一現象背后,財政部聯合多部門推出的 " 國補新政 " 功不可沒——最高 4 萬元的補貼額度,疊加地方加碼政策,讓消費者購車成本直降 30%。
在汽勢 Auto-First 看來," 長純電續航 " 已從加分項變成準入門檻,成為關鍵選擇維度。面對用戶需求,越來越多主流廠商開始推出純電續航超過 150 公里以上的混動車型,短續航車型將逐漸被市場淘汰。" 長純電續航、低能耗、全生命周期保障 " 已成為當下消費者的 " 混動車選擇新標準 "。
如榮威 M7 DMH 等長續航插混車型,憑借 160 公里的超長純電續航,僅靠電量即可覆蓋九成以上的城市出行需求,將充電頻率從每天一次降低至每周一次。

" 充電太頻、油耗不低、質保太短 " ——插混用戶的三大焦慮,終于迎來了解決方案,榮威提出了混動車選擇的新標準:"10 萬級最長 160km 純電續航 "、"2L 級能耗 "、" 五大件終身質保 + 零自燃保障 ",直擊用戶最深層的需求。
一般而言,消費者對混動車型的需求,既希望享受純電帶來低成本與駕駛感,也看重混動的低油耗和沒有續航焦慮的出行保障。
行業數據顯示,目前純電續航≥ 100km 的插混車型占比已達 67%,增程式車型更是高達 96%,足見長續航已成為主流趨勢。超 8 成混動用戶將車輛作為純電車使用,每周充電次數普遍在 3 次以內,純電續航長短直接決定了用車是否便利。

五大件終身質保(發動機、變速箱、驅動電機、電機控制器、電池包)是對品質承諾的最高體現。這一政策消除了用戶對混動系統可靠性的顧慮,展現了榮威對自身技術的充分信心。

作為新標準的首款落地車型,榮威 M7 DMH 以 " 好混動 "、" 好智能 "、" 好舒適 " 三大產品力,成為新能源時代全能家轎的典范。
從滿足需求到定義標準,榮威 M7 DMH 的推出標志著插混市場進入了價值競爭新階段。榮威品牌始終秉持 " 為國民造好車 " 的初心,在這場混動技術革命中,不僅成為了長續航與終身質保的行業先行者,更成為了高價值混動技術的普及者。
正如業內人士分析稱,在插電混動市場競爭白熱化的今天,消費者面臨的選擇困境不再是 " 有沒有 ",而是 " 好不好 "。上汽榮威基于對用戶需求的深度洞察,率先提出混動車三大選擇新標準,為迷茫的市場提供了清晰的購車指南。
行業先行者 榮威的長續航棋局
長續航是民之所向,大勢所趨,接下來短純電續航將逐漸退出市場。然而,洞察行業趨勢是一件難而正確的事。
換句話說,榮威不是跟隨政策,而是引領行業趨勢,體現了品牌遠見和戰略定力。一是榮威在政策未公布前已戰略布局長續航;二是榮威 M7 定義 " 混動車選擇新標準 "," 榮威只賣長續航真混動 ",是行業占位長續航的先行者。
早在雙積分新政的風向傳來之前,上汽榮威已然在混動市場布下了長續航的先手棋。榮威研發團隊早在三年前就將長續航作為混動技術的核心突破點,投入數十億研發資金構建完整的超級混動技術平臺。
早在 2023 年,榮威 D7 DMH 就以 125 公里純電續航樹立了 B 級混動轎車新標桿,而新近上市的榮威 M7 DMH 更將這一標準推向新的高度。" 不是所有混動都叫長續航真混動 ",榮威品牌營銷負責人的這句話,背后是技術自信與市場遠見的雙重支撐。

這種前瞻性布局使得榮威在新政來臨時顯得游刃有余。當其他品牌忙于調整產品策略應對政策變化時,榮威已經完成了長續航產品矩陣的構建。
榮威憑借長續航的精準卡位,不僅贏得了市場先機,更引領著整個混動技術的發展方向。在變革的時代,預見未來者引領未來——這或是榮威長續航棋局帶給行業的最大啟示。
汽勢觀:淘汰賽已開啟
政策與市場的雙輪驅動,正加速短續航插混車的退出步伐。從政策端看,雙積分新政使短續航插混車面臨更大的成本壓力;從消費端看,用戶對長續航車型的偏好日益明顯;從技術端看,長續航已成為各廠商技術實力的體現。
在汽勢 Auto-First 看來,這場淘汰賽不僅關乎續航里程的數字游戲,更是對整車品質、三電技術、用戶服務的全面考量。僅靠低價已難以在日益成熟的插混市場立足。2026 年,插混市場的純電續航門檻將從目前的 50 公里級快速提升至 100 公里級以上。那些仍守著短續航技術的車企,要么快速轉型,要么退出賽場。
市場從不相信眼淚,只相信實力。長續航插混的時代已經到來,而短續航車型的倒計時,早已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