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日,乘聯會發布了最新的銷量數據。8 月,全國乘用車市場零售 199.5 萬輛,同比增長 4.6%,環比增長 8.2%;今年以來累計零售 1,474.1 萬輛,同比增長 9.5%。雖是增長,但已經逐步放緩,乘聯會分析可能和 " 降價減少、促銷平緩 " 的方向轉變有關。
那么,從高速行進到逐步放緩,本質上還是和幾家龍頭車企的銷量走向有關。
銷量前三,差距縮小
乘聯會數據顯示,8 月份,比亞迪依舊是國內銷量第一的車企,當月狹義乘用車零售銷量 31 萬輛,批發銷量 37.2 萬輛。
排在第二名的吉利汽車,8 月狹義乘用車零售銷量 21.4 萬輛,雖然仍舊低于比亞迪,但增幅高達 57.2%。另外,吉利汽車 8 月的狹義乘用車批發銷量 25 萬輛,同比增長 38%。
排在第三名的長安汽車,8 月狹義乘用車零售銷量 12.2 萬輛,同比有著 24.4% 的增幅,批發銷量 15.2 萬輛,同比增幅更高,達到了 36.8%。
需要注意的是,在批發銷量上,奇瑞其實是位居第三。畢竟在出口方面,奇瑞一直非常強勢。
總的來說,銷量的前幾名,漲跌不一。如果長久以這樣的態勢下去,龍頭車企們之間的差距可能將逐漸縮小。
同質化的產品,越來越多
近年來,我們國家的新能源汽車的確得到了非常快速的發展,而在這之前,比亞迪在比較大的基數下,仍舊實現了高增長。原因在于,比亞迪早早就布局了新能源,且轉型最快,搶到了先機。
隨著各大車企轉型的結束,以及越來越多的新能源車型的推出,同質化的產品也是越來越多。這么一來,車企與車企之間的差距必然會逐漸縮小,故而就可能出現一些車企增幅放緩,而一些車企迎頭趕上的局面。
實際上,吉利汽車、長安汽車能夠實現比較大的增幅,主要是有賴于吉利銀河、長安啟源這些品牌,10 幾萬元及以下的市場,無論是燃油車時代還是新能源車時代,都是競爭最激烈的領域,比亞迪此前一家獨大,但吉利銀河、長安啟源趕上來之后,就搶走了一部分的份額。
值得注意的是,當同質化的產品涌出后,車企們開始謀劃更高品質的產品,以塑造高端形象。所以,當車企們之間以量為基礎的競爭達到一定程度后,以質為基礎的競爭也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