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年底,都是各品牌推出假期廣告的時候——也是最容易翻車的時候。


創意乃王道
平心而論,用 AI 做廣告,可口可樂不是頭一家。這兩支廣告被罵,除了有群眾對 AI 的怨氣之外,還有一個拋不開的原因:做得真是不好。
首先是核心創意沒有變化。這兩支廣告當中,彩燈火車、圣誕假背景,都是對 1985 年經典版本的延續,核心框架幾乎都保留了。AI 在當中的工作是生成了所有的畫面元素,效果也不能稱得上很好。比如這一小段樹懶的動態,再長兩秒鐘就要把人嚇跑了……



最早這個廣告出現在 1985 年,回顧原來的版本,創意更加清晰:一片漆黑的森林小鎮,原本因為深冬而沉寂。但隨著綴滿彩燈的可樂貨車到來,樹林和房屋都像被施了魔法一樣,被逐漸點亮。

在不同的時期,這個創意主體都得到了延續,但是手法會有所不同。比如在 1995 年版本中,有了一個小男孩最為主要人物,他追逐著可樂貨車,卻晚了一步。正當他失落時,圣誕老人用魔法,送了一瓶到他手上。

2006 年,可口可樂聯合導演 Todd & Kylie 制作了動畫電影 Happiness Factory,直接拿下了艾美獎。其中用到了大量的動畫特效,在當年也算是流行技術。


2023 年時,可口可樂聯合英國創意廣告公司 Blitzworks,制作了一支名為「Masterpiece」的廣告,也同屬于今年 AI 生成的系列,「Real Magic」。

幕后特輯中,制作組清晰地展示了制作流程:每一個段落都由 CG、數字繪制、實拍合成以及 AI 的參與。




鏈接人,而不是拋棄人
更關鍵的是,這是可口可樂。
在快消品中,可口可樂出品的創意廣告相當出名。遠的不說,你應該還記得前兩年風靡的「姓名瓶」(Share a Coke)。
可口可樂圍繞這一個概念推出了產品和相對應的廣告,在全球范圍內創造了巨大的社交媒體熱度和購買潮。

更早一點的創意「擁抱機」,也是斬獲過不少獎項。可口可樂把自動售賣機改造了一下,路人抱一下這個機器,就會有一罐可樂滾落出來。

還有「For Everyone」主題,是一個完全依賴產品靜物,靠文案創造奇跡的創意系列。從可樂瓶、Logo、瓶蓋等等產品細部出發,用極具創意的文案字幕,把「人人皆有」的創意呈現出來。


然而這個核心并沒有在這些 AI 生成的廣告里,清晰地傳遞出來。模型生成的小動物確實很精致,既逼真寫實,又有動畫電影的質感。但是它們起到的作用并不明確,沒有能很好地延續 1985 年經典版本的理念。
為了用 AI 而用 AI,是最要不得的。更何況,因為用了 AI,而讓「人味」退出了廣告畫面,更加是和可口可樂自身的品牌理念背道而馳。
對可口可樂這個「創意教科書」來說,最大的挑戰不是會不會用 AI,而是如何用 AI 繼續制造感動人心的「真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