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瑞財經 曾樹佳
" 餓了么 APP 更名為淘寶閃購 " 的話題,上了社交媒體熱搜。
人們發現,餓了么 APP 內測版(版本號 12.0.1),已更名為 " 淘寶閃購 ",主色調從藍色調整為淘寶品牌橙色。
據悉,目前僅部分安卓用戶可見新界面,iOS 系統尚未同步,預計 11 月中下旬全面上線。
這意味著,運營了 17 年的餓了么,即將失去獨立的地位,徹底成為淘寶的一個功能模塊。餓了么的 " 自我 " 被犧牲,以成全 " 淘寶 " 這個大局。

阿里意在打造淘寶生態的全品類即時零售能力。而在外界看來," 餓了么 " 名稱長期與餐飲強綁定,制約了數碼、美妝、日用百貨等全品類拓展。
反觀 " 淘寶閃購 ",在眼下的語境中,或許更符合即時零售的廣義定位,也能關聯 " 快速配送 " 的優勢。
不只是換標識,阿里把騎手的工服也換了。
全國多地騎手自 10 月起,陸續更換橙黑配色新工服,融入賽車服設計元素,右袖增設急救信息卡袋,腰包配備創可貼等應急用品。
由此," 藍騎士 " 改稱 " 城市騎士 ",制服印有淘寶、支付寶、盒馬等阿里系品牌標識。
阿里通過淘寶閃購,打造 " 遠場電商(淘寶) 近場零售(閃購)" 閉環的想法,輪廓已逐漸浮現。
去年 11 月,阿里 CEO 吳泳銘發布全員郵件,宣布成立阿里電商事業群,任命蔣凡為 CEO,向吳泳銘匯報。
新的電商事業群,將全面整合淘寶天貓集團、國際數字商業集團以及 1688、閑魚等電商業務,形成覆蓋國內外全產業鏈的業務集群。
此后,餓了么、飛豬加入該事業群,標志著阿里電商平臺開始向大消費平臺轉變。
今年 4 月底,淘寶天貓旗下即時零售業務 " 小時達 " 升級為 " 淘寶閃購 ",并在淘寶 App 首頁以一級流量入口展示。
8 月,在阿里二季度財報電話會上,蔣凡披露,7 月以來,淘寶閃購日訂單峰值達到了 1.2 億單,整體的月度活躍用戶數達到 3 億,對比 4 月前增長 300%,日均活躍騎手數達到 200 萬的規模,比 4 月份增長三倍。
按照他的說法,淘寶閃購第一階段的目標是用戶的規模和心智,而該階段的目標已超預期實現。
其續指,未來三年內,淘寶閃購和即時零售,將為平臺帶來 1 萬億的交易增量。
2025 年二季度,阿里的收入為 2476.52 億元,同比增長 2%。
盡管它實現凈利潤 423.82 億元,同比增長 76%,但其非公認會計準則凈利潤,卻為 335.1 億元,相較上年同期的 406.91 億元下降了 71.81 億元,降幅為 18%。
這其中有個重要的原因,便是對 " 淘寶閃購 ",以及用戶體驗、用戶獲取和科技的投入。
盡管阿里對淘寶閃購的布局,頗有 " 放長線釣大魚 " 的意味,但它也面臨著挑戰。
有業內人士分析稱, 7 月一次日訂單破 8000 萬后,出現了運力不足的問題,餓了么 400 萬注冊騎手中全職僅 20 萬,最終只能調用盒馬的運力加以支援,但仍有訂單延遲超一小時。
對比之下,美團有 745 萬注冊騎手,全職就超 80 萬,還握著麥芽田、青云兩個聚合平臺,其運力有著較大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