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不是我說的,這是英國《金融時報》的感嘆。
估計讓西方媒體這次也目瞪口呆,這年頭,見過霸凌的,但沒見過這么霸凌的,真是公開耍起了流氓。
《金融時報》就援引知情人士透露,前不久在倫敦舉行的聯合國國際海事組織會議上,美國官員可以說上演了一出極致的 " 流氓外交 " ——不是靠道理說服,而是靠威脅恐嚇,逼非洲國家、太平洋和加勒比地區的小島國放棄支持全球航運凈零排放框架。
什么叫 " 流氓手段 "?
就是茶歇時湊到你耳邊警告:敢支持?信不信你們國家的貨船進美國港口多交錢?信不信你們官員和家屬的赴美簽證被卡?甚至有人被直接暗示:回國轉機過美國?小心點!
這哪是國際談判?
用一位參會者的感嘆:簡直是紐約街頭黑幫片現場!
一位在場外交官心有余悸:" 他們在各個代表團之間來回游說 …… 威脅他們回去向首都匯報:不改立場?后果自負!"
更離譜的是,有的國家還收到美國正式外交照會,白紙黑字寫著 " 對等措施 ":如果你支持,那加關稅、漲港口費、取消船員簽證 ……
連日本、印尼這樣的國家,都收到了警告。
一位代表坦言:" 有(美國)人向我們發出非常具體的威脅,他們顯然盤算好了每個國家的軟肋。"

" 就像在和暴徒打交道。" 一位資深人士說," 這是一種霸凌策略。他們不需要說清要對你做什么,只要讓你明白會有后果就行。"
為什么會這樣?
因為美國政府 180 度大轉彎了。
全球航運凈零排放框架的基礎,是人類基于全球變暖的危機感。
全球變暖,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全世界都傾向于認為,一場氣候災難迫在眉睫,必須壓縮溫室氣體排放。
所以,全球擬制定一個凈零排放框架,如果貨輪的溫室氣體排放,低于一個設定的閾值,那貨輪將得到獎勵;如果高于這個閾值,則必須繳納額外的費用。
在之前的磋商中,全世界大多數國家,都表態支持這個凈零排放框架,包括中國、歐盟、日本、印度、巴西在內,這也得到了主要航運公司的贊同。
確實也有個別國家反對,主要是產油國,比如沙特、俄羅斯和阿聯酋等。太平洋島國此前在投票中投了棄權票,認為這些提案不足以實現脫碳目標。

此前的美國政府,支持這個框架;但特朗普上臺后,美國直接退出了談判。
因為在特朗普看來,全球氣候變暖是一個騙局,甚至是中國等國搞出的陰謀,損害美國利益 ……
這都哪跟哪啊!
美國原地掉頭,而且,為了阻止這個國際公約通過,不惜耍起了流氓。
對某些國家公開威脅,如果支持,那就對你們制裁,加關稅,等等等等。
還有對某些國家代表現場恐嚇,回頭你轉機想經過美國,對不起,不給簽證 ……
有知情人士就憤怒地說," 在國際海事組織的談判背景下,我從未聽說過類似的事情。那些被威脅的人只是官員,是公務員 ……"
當國際規則成了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所謂的秩序不過是強權的遮羞布。
本來全世界認為,這一次公約將會順利通過;但最終的結果,公約既沒有通過,也沒有否決,而且是延后 12 個月再表決。
不得不說,美國的流氓手段,起到了作用。
12 個月后,你能指望通過嗎?

還是粗淺三點吧。
第一,全世界都目瞪口呆。
美國原地 180 度大轉彎,為了迫使其他國家更改立場,不惜公開制裁威脅,甚至是對代表直接恐嚇。
這就是一個大國的做派?
全世界都目瞪口呆,以前好歹還假惺惺講點大道理,現在一言不合,直接掀桌子就干。
真是進入了國際耍流氓時代。
第二,這絕對不會是美國第一次。
事實上,在國際公約討論上這樣耍流氓,在關稅問題上,美國何嘗不是這樣?
看不順眼就加稅,而且,完全是個人喜好、拍腦袋,想加多少加多少。
哪怕美國對巴西事實上還是順差,美國也照樣加征關稅不誤,還各種振振有詞。
還有,對委內瑞拉、對尼日利亞的軍事威脅,對加拿大、對巴拿馬的領土恫嚇,不也是類似的做派嗎?
無法無天,無法無天。
接下來幾年,我們還可以看到美國耍更多流氓的事件。

這個世界,還有沒有公理?
唉,更多的時候,還是比拳頭大小。橫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不要命的怕不要那啥的 ……
但人在做,天在看,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今天你能威脅小島國放棄環保主張,明天呢?
當國際秩序變成 " 誰橫誰有理 ",最終受傷的,是所有指望規則生存的國家——包括那些今天還在跟著起哄的,也包括那些還主動獻上投名狀的國家。
正義或許會遲到,但不會永遠缺席。霸凌者種下的荊棘,終將成為他們自己前進路上的絆索。
不得不說,國際社會苦美久矣!
當規則的基石被一塊塊抽走,坍塌的將是所有身處其中者的容身之所。 只是不知道,這霸凌的戲碼,還能演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