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 "道哥說車" 關注

撰稿:張淺
出品:道哥說車
點擊↑↑↑最新投訴案例登陸財圈社「汽車質量」小程序,30 秒完成投訴全流程,你的每一條反饋都將直通車企、監管部門和千萬車主圈。或者關注《道哥說車》《財圈社》公眾號,點擊下方導航條 " 汽車質量 ",進行投訴,我們將幫助你維護正當權益。
【文 / 財圈社 & 道哥說車 張淺】11 月 3 日下午,手機屏幕上彈出威馬汽車微博更新提醒時,不少關注新能源汽車的網友差點以為自己眼花了。這家沉寂如水的車企,突然帶著 " 好事將近,敬請期待 " 八個字和 "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 " 的配圖重回大眾視野。就像一場早已散場的電影突然亮起續集的預告片,這條微博瞬間在車友群和行業論壇炸開了鍋。要知道,威馬可是最早那批造車新勢力里第一個倒下的,如今卻可能要成為第一個從破產廢墟里爬出來的。

從 " 天之驕子 " 到 " 破產明星 ",威馬經歷了什么
回顧威馬汽車的發展軌跡,其興衰起伏堪稱中國造車新勢力的典型樣本。成立于 2015 年的威馬憑借創始人沈暉在傳統車企的深厚積淀,率先打出 " 智能電動汽車普及者 " 的鮮明定位,通過自建工廠的務實路線在早期新勢力陣營中脫穎而出。2018 年首款量產車型 EX5 的推出更是一炮而紅,這款定位緊湊型 SUV 的車型以親民價格和均衡配置創下當年新勢力單車型交付速度紀錄,使得威馬在相當長時期內穩居造車新勢力第一陣營,與 " 蔚小理 " 形成四足鼎立之勢。
然而好景不長,從 2022 年開始威馬便陷入發展困境,全員降薪、工廠停產、經銷商閉店等負面消息接連不斷,銷量出現斷崖式下滑。更致命的是,威馬在 2020 年至 2023 年間多次沖擊科創板、港股上市均告失敗,這徹底切斷了其通過資本市場輸血自救的可能性。
在經歷一系列自救嘗試未果后,威馬汽車最終于 2023 年 10 月申請破產重整,據公開資料其總負債超過 200 億元(另有報道稱為約 450 億元),這個曾經的行業先鋒就此成為首批造車新勢力中最早倒下的品牌之一。

接盤俠現身!神秘銷售公司能否點石成金
就在業界普遍認為威馬將就此退出歷史舞臺時,轉機卻在 2025 年悄然出現。根據法院裁定批準的重整計劃,深圳翔飛汽車銷售有限公司于 2025 年 4 月正式接管威馬旗下四家核心公司,并在 2025 年 9 月 6 日通過《致供應商白皮書》公布了詳細的復產計劃。
值得注意的是,翔飛是一家 2023 年 9 月才成立的公司,其經營范圍主要集中在汽車銷售、租賃和進出口業務,而非傳統的整車制造領域。層層股權穿透后顯示,翔飛實際控制人黃晶同時控股昆山寶能汽車等多家寶能系企業,市場普遍解讀為 " 寶能系借翔飛之手對威馬實施風險隔離式重組 "。
然而,寶能集團自身正深陷經營困境,截至 2025 年 6 月,寶能汽車集團被執行金額超過 120 億元,集團實控人姚振華也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這一復雜關系使得翔飛接盤威馬的動機和能力備受質疑。

復活之路布滿荊棘,威馬能否東山再起?
盡管威馬汽車公布了雄心勃勃的復興計劃,但擺在面前的挑戰依然艱巨。首先,產品與技術已嚴重落后于行業發展,威馬目前依賴的 EX5 和 E5 車型仍停留在四年前的技術水平,在智能座艙、自動駕駛和三電系統等核心領域已遠遠落后于主流品牌,加之破產期間研發完全停滯、核心團隊大量流失,短期內難以追平與競爭對手的技術差距。
與此同時,品牌信任危機的修復更是任重道遠,威馬破產后其售后服務體系幾近癱瘓,許多老車主的車輛質保承諾淪為 " 空頭支票 ",甚至連基本維修配件都難以保障,這種信任裂痕需要大量時間和資源才能彌合。
更為嚴峻的是市場競爭格局的深刻變化,當前新能源汽車市場已被比亞迪、特斯拉等頭部企業主導,蔚來、小鵬、理想等第二梯隊玩家也在各自細分市場站穩腳跟,整個行業正從百花齊放走向強者恒強的階段。即便威馬能夠順利復產,其老款車型能否在價格戰日益白熱化的市場中重新獲得消費者青睞仍是未知數。

當前,威馬汽車的這場 " 復活大戲 " 正在上演最扣人心弦的一幕。在新能源汽車這個曾經充滿無限可能的賽道上,威馬既是先行者,也是最早的跌倒者。如今,它試圖從廢墟中重新站起的故事,就像一面鏡子映照著整個行業的殘酷與機遇。老車主們等待著配件的到來,供應商們等待著拖欠的款項 ······ 或許,正如那條微博所寫的 "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 "。
掃描上方二維碼登陸財圈社「汽車質量」小程序,30 秒完成投訴全流程,你的每一條反饋都將直通車企、監管部門和千萬車主圈?;蛘哧P注《道哥說車》《財圈社》公眾號,點擊下方導航條 " 汽車質量 ",進行投訴,我們將幫助你維護正當權益。
END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 圖片 | 來自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