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0 月 30 日,由中國散文學會、中共遵義市委宣傳部和遵義市文化旅游局聯合主辦,中共仁懷市委宣傳部、仁懷市文化旅游局與仁懷市文旅集團共同承辦的第十一屆冰心散文獎在貴州遵義仁懷市揭曉。長安作家協會主席張軍峰憑借散文《在阿里》脫穎而出,斬獲散文單篇獎,為長安文學再添耀眼榮光。
頒獎現場(右三為長安作家協會主席張軍峰)
張軍峰的散文《在阿里》記錄了他參與陜西文藝界赴西藏阿里地區文化援藏的經歷,文中描繪了阿里的自然風光、人文景觀以及當地人民的生活狀態,展現了阿里地區的獨特魅力和援藏工作的意義。該散文體現了作者對阿里地區的敬畏之情,以及對援藏工作者和當地人民的贊美。這篇飽含深情的作品發表于 2024 年 10 月 29 日的《西藏日報》,字里行間既有 " 云低可摘、光影交錯 " 的高原奇景,也有守邊戰士、援藏干部的奉獻身影,更藏著對自然、生命與奮斗者的赤誠敬畏,完美契合了冰心散文 " 愛與溫暖 " 的精神內核。
第十一屆冰心散文獎領獎現場
冰心散文獎自 2000 年根據冰心先生遺愿創立以來,已成為中國散文領域的權威獎項,鐵凝、賈平凹、遲子建等眾多文壇大家均曾獲此殊榮。本屆獎項自 2025 年 3 月啟動,共收到散文單篇作品 756 篇、散文集 339 部,參評作品涵蓋生態保護、鄉村振興、歷史人文等多個領域,兼具時代性與文學性。張軍峰的《在阿里》能從眾多佳作中突圍獲獎,充分彰顯了作品深厚的文學底蘊與真摯的情感力量。
談及多年創作心得,張軍峰深情坦言:" 寫作最終是一場與自我的較量與和解。靈感與技巧固然重要,但真正讓文字獲得生命的,是寫作者對自我內心毫不留情的剖析。你必須直面記憶的幽暗處,觸摸情感的細微紋路,將那些難以言說的羞恥、脆弱與狂喜,都置于語言的顯微鏡下。這個過程如同淬火,充滿撕裂的痛楚,卻也帶來重塑的暢然。當某個句子終于精準地捕捉到一縷游絲般的感受,或是一個人物掙脫你的攝控,擁有了自主的呼吸,那一刻的慰藉與狂喜,便足以抵消所有伏案的孤寂。寫作,正是以這樣的方式,既塑造了文本,也完成了自我。"
作為長安文學界的領軍人物,張軍峰深耕文壇 20 余載,在散文、小說等領域均有建樹,累計發表作品 300 余萬字,見于《散文選刊》《美文》《延河》《特區文學》《陜西日報》等多家核心刊物。長篇小說《筑巢》聚焦現實生活引發廣泛共鳴,散文《紅月亮》《月掛東天》分別斬獲首屆林非散文獎單篇獎、第三屆絲路散文獎。此次斬獲冰心散文獎,既是對張軍峰個人創作的高度認可,更是長安文學高質量發展的生動縮影。相信在他的帶動下,長安作協將繼續深耕地域文化、培育文學新苗,推出更多有溫度、有力量的佳作,讓長安文學之花綻放更絢麗的光彩。
來源:長安區文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