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亮相四個月后," 新秦創原 " 拿出了 " 新 " 動作。
11 月 3 日,在科技金融賦能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交流會上,揭牌不久的 " 秦創原創投公司 " 不僅拿出了科創母基金首批簽約子基金的階段性成果,更是全面刷新了對秦創原科創服務的縱深迭代。
作為陜西版科創投資平臺,兩手都要硬的策略自此首度曝光。
01
34 億:" 頭部 " 云集
作為秦創原創投公司的核心抓手之一,百億科創母是當日大會的亮點之一。面對當日的簽約名單,首要印象是巨大的突破。
例如效率上的突破。8 月底科創母基金發布了遴選公告(公示期 1 個月),到今天首批子基金正式簽約,滿打滿算兩個月的時間,中間還間隔一個國慶小長假。對比業內平均落地時間,確實相當迅速。
這種高效并非以犧牲質量為代價,而是源于團隊的高強度投入與流程優化。
得益于母基金團隊在流程設計進行前瞻性布局,采用了 " 預篩選、標準前置、并聯推進 " 的模式,最終從 71 家報名機構中,篩選出 7 家,接近十分之一的通過率,已足夠說明精益求精。

首先來看外埠 4 家。
最引人注意的是 " 央企代表 " 誠通科創基金,系其首次入陜,背靠 " 首家國有資產經營公司試點企業 " 中國誠通,管理著 " 全國首批首支中央企業創業投資母基金 "," 首家 " 與 " 首批 " 均指向探索突破之意,基于此對本土項目的挖掘令人期待;
深創投身為業內標桿,累投企業超 1700 家,在 " 投早投小投長期 " 實踐中,探索出了一條 " 國家戰略導向 + 市場化運作 " 的中國特色風投道路,這次以 " 未來產業 " 命名基金在體系內尚屬首次;
背后站著 " 大基金 " 的國家隊超越摩爾,錨定半導體全產業鏈,投資項目超 60 個,已投上市科創板公司包括源杰科技、佰維存儲和精進電動等。陜西作為全國半導體重鎮之一,隨著西安奕材上市和芯業時代 8 寸線等取得重大推進,產業氛圍再度蒸騰,時逢 " 大基金 " 操盤手超越摩爾重磅入陣,碰撞效果絕對驚艷。
眾投湛盧(三期)的出現,即在意料之中,又超乎想象,因為此前我們相繼跟蹤其一二期的動作(詳見《中興 3900 萬當 LP ,用 10 億投 " 西安最重要資產 "?》《中興 " 再布局 ":2 億加注 " 西安理工男 "》),隨著中興日益重注陜西,西安基地已躋身集團核心產業基地的局面已形成,對存量科研和產業資源的依托發力投資,就為第三期基金運作提供廣闊想象。

西高投是本地老牌國企創投機構,近年來對 " 投早投小 " 的傾注日益加碼,數據顯示近 3 年進一步攀升至 67%,以旗下西北首支 " 小升規 " 科創基金的 " 繁星基金 " 為抓手搶跑本土投早投小,錘煉出獨到經驗。
鴻德源創和西部優勢資本,背后分別站著陜西重點產業鏈 " 鏈主 " 陜汽,以及首家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陜投集團,隨著之前自我主導 " 大開大合 " 的產業建設思維逐漸退潮,國企也需借道 " 資本手段 " 切入培育戰新領域和延鏈補鏈,質子汽車的快速成長即為典型。這次兩支基金入選,暗含秦創原創投公司團隊對國資國企 " 引領產業 " 和 " 投早投小 " 的刻意引導,以便更快跨入新階段。
總之,此次簽約的 7 只基金都將主要投向 A+ 輪之前,充分貫徹投早投小投科技的秦創原初心。
02
龍頭云集:產業 " 提級 "
會議的另一大亮點—— " 秦創原應用場景特聘專家與投資行業顧問 " 簽約環節,同樣引人注目。
從簽約陣容上看,已涵蓋多個維度。具體包括中航工業、中國兵器、陜煤、法士特等 9 家國字頭產業龍頭企業;斯瑞新材(688102)、航發動力(600893)、三角防務(300775)等 8 家上市公司;以及華西慧創微電子、西北有色研究院等研發機構。
這個名單中,華西慧創微電子引人矚目。
這是 2024 年末由天水華天電子集團主導成立的研究院,實質上 "1 個民營研究院串起 3 家頂級高校 "(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安郵電大學),打破了傳統 " 單一公司聯動單一高校 " 的舊模式,并致力于化解 " 大型機構普遍撒網 "、" 小機構選擇賭一把 " 的投資痛點,化解 " 多方技術陷入合成謬誤 " 的集成難點。(詳見《破解 " 門派之見 ":陜西三項改革重大進階》)
吸納所有敢于創新的力量,這是秦創原創投公司跨出的重大探索。

特聘專家多來自企業技術一線。例如中航工業首席專家岳亞洲,兼任航空工業自控所副總工程師,研究方向覆蓋量子傳感、慣性傳感器等,發表 SCI、EI 論文 40 余篇,獲授權專利 50 余項,科研實力突出;此外,中國兵器、法士特、陜煤等企業的科技部長或主管也出現在簽約名單中。

這些舉措再次傳遞出 " 在轉化中追求產業優先 " 的信號,因為秦創原創投公司已深刻認識到:教授創業的一大難點在于跨越技術與產業之間的鴻溝——缺乏實際應用場景。故此,秦創原創投公司將 " 鑰匙 " 對準了由產業方指引科研成果的 " 鎖孔 ",即由市場化力量引導雙向融合。

03
秦創原 2.0:全域 " 探源 "
與百億母基金同行,構建 " 陜西科創金融大生態 " 是秦創原創投公司的另一項核心抓手,這個志在聯動高校、地市、國資,創投機構、金融機構的大計劃之下,秦創原創投公司選擇了 " 最辛苦卻最有效 " 的突破點—— " 從源頭上抓上每一個星星之火 "。
其核心戰法是——按科研投入強度獲取量實施分類協助,最終實現全域覆蓋。
眾所周知,僅以高校為例,盡管 " 三項改革 " 的氛圍已初步形成,但受限于諸多原因,各高校進展差異顯著。西交大和西工大等高校已走在前面,不僅建立了自有資產管理公司,也構建起內部支撐體系。然而,還有許多高校仍處于默默耕耘的狀態,轉化能力尚未充分激活。如果將視野放大到全社會層面,更多新型研發組織、民營企業自有研究體系,還脫離在創投資本關注之外,其信號更難反饋到母基金領域。

第一步:以 " 掃描機制 " 拿到 " 科研投入強度大數據 "。即所有拿到省市區科研經費的主體都要成為 " 入表項目 ",這就意味著其工作團隊要對接科技、教育、發改、工信、國資等諸多主體,從源頭上鎖定第一縷陽光。
第二步:以 " 篩選機制 " 確定 " 科研主體大分類 "。即按所獲資金體量、技術領先程度等不同指標對 " 入表項目 " 進行分類,其間會將 " 早期項目 " 排入優先級。此一過程會引入 多部門、各層級共同參與,形成多方共議的決策體系。
第三步:以 " 產品機制 " 實施 " 金融服務大升級 "。即針對不同項目提供不同產品及服務,例如前 20% 的 " 入表項目 " 有望獲得母基金推動的股權投資,30 —— 50% 的 " 入表項目 " 可享受綜合金融服務,其余則可以獲得聯絡員的緊密聯動,后續一旦有革新,所配服務即刻升格。
第四步:以 " 活動機制 " 推進 " 創新主體大擴容 "。即通過路演日、創投日等地面活動持續掃除盲點,覆蓋新興點,最終做到 " 沒有一個遺漏項 "。
面對這一規劃,我們最清晰的感受是:信息暢通與利益共享將成為上述機制的核心,其間科創母在事實會扮演靈魂角色,在 " 項目池 " 與 " 資金池 " 間推進雙向盤整,共同奔流進 " 陜西科創大生態 ",從而在科創主體與創投機制之間,達到永續的正循環。

項目早期初創階段:攜手交通銀行陜西省分行升級推出 " 秦創人才貸 2.0"。該產品較此前覆蓋人才范圍更廣,且在授信條件與利率上進行調整,使其更貼合陜西的科創生態。
項目早期的中試階段:聯合浦發銀行、太平洋保險創新 " 中試貸+中試險 " 組合產品,該產品采用 " 銀行信用貸款 + 保險風險分擔 " 雙軌模式,既可以精準匹配企業中試階段的資金需求,亦可以通過保險產品覆蓋中試階段關鍵風險保障。
項目的成長階段:聯合人保財險、招商銀行,試點推出 " 投貸保 " 綜合服務。其中包括對企業研發成果的保護,以及可以憑借 " 研發保單 " 提升銀行授信額度。試點過程中已經有企業通過該模式獲得 3000 萬元純信用貸款,利率低至 2.4%。
數據要素保障階段:聯合人保財險與陜西絲路數據交易中心,推出 " 秦數保 "。該產品通過雙層保障機制,為企業的數據交易構建 " 保險托底線 ",降低數據流通合規成本。

縱觀秦創原劇變的四個月,金融棒棒糖最深的感受是:" 產業優先 " 已成為 " 新秦創原 " 的鮮明標簽,一個陜西版科創投資平臺正加速躍升。更重要的是,圍繞 " 數據、分類、升級、擴容 " 的機制創新,勢將成為 " 新秦創原 " 最新出發的堅定基石。
來源 / 金融棒棒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