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月底,專注半導體材料的西安弈斯偉正式登陸 A 股,不僅成為陜西第 38 家上市公司,也是科創板科創成長層首批新注冊公司。
這家公司自成立以來,連連打破紀錄,可謂 " 破紀錄專業戶 ":
2022 年 12 月完成 40 億元 C 輪融資,創下當年中國半導體硅片行業單筆私募融資最高紀錄;此次又以近五十億的募資規模,創下今年科創板最大 IPO 紀錄,既是陜西今年最大規模的 IPO 項目,也是年內 A 股第二大 IPO。

弈斯偉為什么這么牛氣?
資本為何對弈斯偉慕者如云?
原因就在于它一騎絕塵的技術優勢,是中國 12 英寸硅片領域專利最全的廠商,月均出貨量位列全球第六,手握實打實的 " 硬科技 "。
而現在,西安正在 " 硬科技創新 " 的道路上全速突進。
值得關注的是,11 月 3 日,西安迎來兩大盛會:秦創原發展論壇、硬科技創新大會。這是兩者首次同期舉辦。
那么,兩大名片對于西安意義何在?首次同期舉辦,又帶來怎樣的想象空間?


此前,西安盡管在科技創新領域頗有建樹,但在輿論認知中,仍是一座 " 偏居 " 西北的內陸城市,除了厚重的歷史文化,似乎與國際化、世界大都市相去甚遠。
西安從什么時候開始蛻變的?
恰恰是坐標系的巨變。從西北到西部,甚至到世界視野。視野的每一次躍遷,都讓城市氣質更上一層樓。
2017 年以來,西安持續舉辦硬科技創新大會。

它傳遞出三個明確信號:
西安明確了發展目標,在全國范圍首次提出打造 " 硬科技 IP"。
硬科技,作為科技領域中的 " 天花板 ",讓西安站上科技創新 " 制高點 ",成為新質生產力的輸出者和踐行者。
首個以硬科技為主題的業界盛會,增強了西安的科技自信,也增加了擼起袖子加油干的勇氣。
從這層意義上說,硬科技創新大會,不僅為西安煥新和崛起注入精神內涵,更給出了方法和方向。

2021 年,陜西放出 " 大招 ":
舉全省之力啟動建設 " 秦創原 "(" 秦 " 代表陜西簡稱及老秦人的堅韌精神;" 創 " 指創新創業創造創優;" 原 " 寓意創新高地、源頭活水)創新驅動發展總平臺,意在構建立體聯動 " 孵化器 "、科技成果轉化 " 加速器 "、產業鏈與創新鏈融合 " 促進器 ",將科教優勢轉化為產業動能。

與此同時,2022 年啟動 " 三項改革 ",并于當年 12 月 31 日頒布《陜西省深化科技成果轉化 " 三項改革 " 十條措施》,分別是職務科技成果單列管理改革試點、技術轉移人才評價和職稱評定制度、橫向科研項目結余經費出資科技成果轉化,解決科技轉化中 " 不敢轉 "" 不想轉 "" 缺錢轉 " 三大堵點。
成效怎么樣?
以三年為尺度,陜西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技術合同成交額年均增速均超過 30%!

航天領域:今年 4 月,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西安分院為神舟二十號飛船研制升級版中繼終端、天線網絡、儀表控制器應用軟件等,搭建起一條連接宇航員和地面人員的安全紐帶;10 月,長征二號丁遙九十二運載火箭,將試驗三十一號衛星發射升空,其中由西安光機所研制的 GC2 相機分系統,突破了 " 大口徑超輕量化反射鏡柔性支撐 "" 高精度穩定性百路精密溫控 "" 新型光學成像質量提升 " 等多項技術,填補了我國對地觀測領域新型光學成像體制的空白。
航空制造領域:對于國產大飛機 C919,西安興航航空科技的飛機蒙皮生產線,取得多項重大技術突破,突破了國產大飛機大部段產能瓶頸。

新能源領域: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的具有自主創新價值的背接觸晶硅太陽電池技術,光電轉換效率高達 27.81%,成功刷新單結晶硅電池效率世界紀錄。
在此情形下,需要考慮的,是如何將 " 硬科技賦能 " 更上一層樓?
首先,從宏觀來看,西安應成為聯通全國創新力的關鍵節點。
通過秦創原發展論壇、硬科技創新大會等平臺,將全國各地頂尖學者、商界領袖、投資大咖匯聚一堂,將讓西安成為高端要素聚合、產學研頻繁互動的 " 會客廳 "。當更多新思想、新技術、新項目摩擦出火花,便能激發無限發展機會。
第二,從機制上說," 單點突破 " 升級為 " 系統集成 "。
此次盛會不僅是兩大 IP 的合體,也顯現陜西省、西安市凝聚力量,將西安打造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科技創新中心的決心。秦創原是孕育、繁衍硬科技的沃土,因為秦創原,硬科技得以 " 落地生根 ";因為硬科技,秦創原的發展,更加海闊天空。

第三,從方法來說,金融、人才策多管齊下。
金融是科創之水,人才則是科創之魂。
當前,西安召開創投大會、中小微企業融資對接會,還正加快申建國家級科創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籌建西安市科技金融聯盟,無疑正是加快打造 " 金融長板 ",以便為科技型企業提供 " 天使投資 - 創業投資 - 私募股權投資 - 銀行貸款 - 資本市場融資 " 的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務,催生更多的未來之星。
同時,陜西省、西安市還圍繞西安交通大學與西咸新區聯建的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打造 " 人才新高地 " 試驗田,追求 " 高校聘、企業供、政府助、協同用、多方贏 "。
眾人拾柴火焰高。西安力推硬科技,相信更寶貴的是此間經驗:
單靠一己之力不足以成就傳奇,要把朋友發展得多多的,以 " 利他 " 精神把更大范疇科創之力凝聚起來。有朋自遠方來,心中就有了底氣。當更多弈斯偉如春筍涌現,我們面對外部挑戰就能更加硬氣,面對未來也將更有自信與豪氣。
來源 / 網觀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