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之大,走到哪都能見到寺廟,其規模有大有小,且各具特色。
即便在廣袤鄉村,大點的村落均建有寺廟,每逢吉日,十里八鄉信眾都會趕來燒香祈福。

對于規模較大寺院,氣勢磅礴,橘紅色充滿著莊嚴與神圣,吸引著遠道而來的信眾,且已成為游客打卡之地。

寺廟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身披袈裟、剃了頭發的和尚和尼姑們常年在此修行,服務于眾生。


我國四大佛教景點我都去過,也拍了不少照片,但對寺廟真正內涵并不是多了解。
記得上小學時,正趕上破四舊,提倡破除封建迷信思想,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許多寺廟被拆除,街頭很少見到身披袈裟的出家人,總覺得這些人充滿著迷信色彩。

改革開放后,許多地方寺廟又重新恢復了起來,出家人明顯多了起來,經常見身披袈裟的人挨家挨戶化緣,大眾十分慷慨,有啥給點啥,認為這是積德積善,能保佑家人平安。

雖然我是記者,卻和這個群體接觸不多,可能與成長有關,出于陌生,且不愿觸碰,但心里總感到神秘。
每當走進寺廟,大老遠就傳來 " 大悲咒 " 音樂,香爐里冒著濃煙,虔誠的信眾絡繹不絕,跪地燒香叩頭,嘴里念叨個不停。
我也聽不懂這些信眾想表達啥?有信眾說:" 只要你心里想啥,就念叨啥。"
原來如此,不知成語里 " 心想事成 " 是否與燒香拜佛有關?但不管咋說,信眾對寺廟是如此虔誠。


記得電影《少林寺》熱播,那時我還年輕,以為寺廟里的和尚都是武林高手,難怪有這么多人出家?原來是為學武術。
民間流傳許世友將軍曾是一個和尚,武藝非凡。那年頭,習武對年輕人誘惑很大,不僅是強身壯體,還能保護好家人。

1987 年,我去安徽九華山旅游,見游客們圍著一個身披袈裟的和尚,我想這個和尚一定武藝非凡。
走近一看,原來是給游客傳授人生哲學,這讓我刮目相看。

和尚每天生活在寺廟里,與外界接觸并不多,哪來這么多學問?天文地理、社會學科、國內外形勢等說的頭頭是道。

我問和尚會武功嗎?他說不會,平時就在寺廟里苦讀經文。
沒想到寺廟里還能學到如此多的知識?給我留下深刻印象,這是我最早接觸寺廟里的和尚。

雖然我對寺廟沒太多研究,但對出家人還是十分敬佩,這需要有堅強的毅力去戰勝人的 " 貪欲 ",每天粗茶淡飯、不食葷、背井離鄉、甚至不成婚等等。
這些看似簡單枯燥的生活,常人卻難以做到,至少我做不到。

按照沙彌及沙彌尼應守的十戒,出家人具足是有條件的:不殺戒、不盜戒、不淫戒、不妄語戒、不飲酒戒、離高廣大床戒、離花戒、離歌舞等戒、不蓄金銀財寶戒、離非時食戒。因此說,缺乏堅強意志和信仰的人確實很難做到。

1994 年,我去西雙版納采訪潑水節,導游帶我們進入緬甸境內旅游,印象深刻的是,東南亞許多國家普遍信佛,東盟十國除馬來西亞和印尼信奉伊斯蘭教外,其他的大都信佛。
如果說要找出一個對佛最為崇敬的國家,無疑就是緬甸了。

緬甸這個國家經濟并不發達,可僧人隨處可見,包括一些幼齡兒童。
導游說,在當地僧人非常受尊敬,他們不舍得吃穿,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捐錢修佛塔做善事,以了卻自己的心愿。
所有的男人,上至國王大臣下至平民百姓均要出家一次,這樣才會得到社會認可,稱得上是 " 成人 ",還俗后才能結婚。所以,男人只有出過家才能娶媳婦。


后來我還去過柬埔寨等一些東南亞國家,發現這些國家漂亮建筑大都是金碧輝煌的寺廟,走到哪都能見到僧人,這讓我有點百思不解?

中國有兩千多年的佛教歷史,從未有過全民出家修行時期,在價值觀和生活方式均采取多元化,以經濟建設發展民生,實現現代化社會。

有人認為出家是一種消極行為,或是看破紅塵最終的歸宿,放棄現實生活中的一切,沒有欲望、沒有需求,整天就是呆坐念佛,其實這種觀念是對佛教的誤解。

其實每個出家人心里都經過激烈斗爭,有人受到佛教博大精深影響,一心一意修行,上求佛道下化眾生。
同時,也有因情感,以及個人情緒看破紅塵,出于一種消極躲避的心態,還有為了盈利目的等等,帶著這種心態的出家人難以修成正果。

現實中,一些 " 假和尚 " 并未經過正規佛教協會認證,甚至從未受戒,僅憑一套僧衣、一張戒牒復印件就能 " 上崗 "。
還有些寺廟被納入旅游公司運營體系,成為 " 打卡景點 ",僧人變成 " 服務人員 ",宗教活動變成 " 收費項目 " 等等,在這種背景下,真假和尚混雜,游客難以辨別。

2025 年 7 月,少林寺方丈釋永信被官方通報涉嫌刑事犯罪與嚴重違戒,包括挪用寺院資金、與多名女性保持不正當關系并育有私生子等等。
這一事件不僅是個案,更揭示出寺廟管理體系的結構性問題。

" 假和尚 " 與 " 真方丈 " 的墮落,共同指向一個核心問題:宗教場所缺乏外部監管與制度約束。
當寺廟變成企業,僧人變成員工,佛法變成商品,宗教便失去了其精神本質。

其實真正的僧人十分艱苦,每天起早貪黑為眾生服務,宗旨就是宏法利生,沒任何收入,生活均來自十方眾生供養。

佛教本身是以修悟成佛,廣度眾生為己任的入世宗教。所謂的出家,其本質就是換一種方式修行,這就是出家人最終的目的與真相,因為凡是活著的人,無一不是處在修行之中。
因此,佛教本身是積極的,也是入世,或許正因為如此,佛教才有今天這樣的深度和廣度。


佛教在我國有 2000 多年歷史,經過漫長傳播和發展,已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佛教文化,對中國社會和文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來源 / 草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