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天氣變冷、氣候變干,一個非常折磨的問題,又 " 準時 " 找上了很多人——嘴唇發干、反復起皮。有的朋友更慘,痂皮脫落后,嘴唇還會紅腫出血,一吃熱的、辣的,立刻讓人 " 痛苦面具 "。
如果你也有上面的這些情況,要注意了,你可能患上了 " 剝脫性唇炎 "。
什么是 " 剝脫性唇炎 "
剝脫性唇炎指的是發生在唇紅部或皮膚與唇黏膜過渡帶的炎癥。它的主要特點是:

數據顯示,剝脫性唇炎在 30 歲以下人群中最為常見。不過,少數中老年人也會受到影響,只是比例不是那么高而已。女性出現剝脫性唇炎的概率更高,女性與男性的患病比例約為 3~4:2。
不過要注意的是,唇炎的類型有很多,好多其他的唇部問題可能表現和剝脫性唇炎類似,比如口角炎、濕疹性唇炎等等,一般人很難分清。所以,如果確實有嘴唇長期、反復的脫皮和干裂,這時最好是就醫,看皮膚科醫生或者口腔黏膜科醫生,進行針對性的評估。
口角炎:這是感染、剌激或是過敏等因素引起來的嘴角發炎、紅腫和疼痛。
濕疹性唇炎:這是刺激、過敏等因素引起來的嘴唇紅腫、干燥、脫屑、干裂、瘙癢等病變。
人為性唇炎:這是咬唇、吮吸等不良習慣或自傷行為造成的唇部炎癥,累及嘴唇周圍皮膚時也叫做舌舔皮炎。此外,由慢性損傷引起的剝脫性唇炎也屬于人為性唇炎。
其他的還有感染性唇炎、光化性唇炎、腺性唇炎……

是喝水喝少了嗎?
是咬嘴唇咬的嗎?
很多人會把嘴唇干燥、脫皮歸咎于喝水少,但對剝脫性唇炎來說,情況更復雜。它的發作通常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不能簡單用 " 缺水 " 來解釋。
1. 不良習慣
唾液中的消化酶會損害嘴唇的保護屏障,如果平常經常舔唇、吸吮、咬唇或者摳唇,容易導致嘴唇干燥、脫皮和開裂。
除此之外,口呼吸、吸煙、口腔衛生不良等因素,也會使嘴唇更加干燥,進而誘發舔唇等不良習慣,也有可能導致剝脫性唇炎。

2. 情緒問題
研究顯示,焦慮和情緒壓力是剝脫性唇炎的病因或加重因素,一些患者的病情復發就與新的焦慮發作相關。
3. 外界刺激
長期風吹、日曬、寒冷刺激,也可能誘發。
還能好嗎?
遺憾的是,剝脫性唇炎的病程通常是慢性的,可能會持續數年,因此治療起來確實是具有挑戰性的。
不過,也不是沒有希望,根據目前的臨床經驗和研究進展,剝脫性唇炎還是可以很大概率得到緩解甚至完全消退的。有數據顯示,治療后總體響應率(緩解或改善)可以達到 35% 到 80% 的比例,出現緩解或改善的平均時間,大概是治療 2 個月后。而應對的關鍵,在于找出并控制誘發因素,并堅持綜合治療。所謂的綜合治療,指的是護理、藥物等多方面的治療,它們都有幫助作用。
首先,局部使用的潤膚劑和保濕劑(如凡士林)就很重要,因為它們可以保持嘴唇濕潤、形成保護屏障,并能幫助患者意識到不良習慣,從而減少創傷。穩妥起見,還建議做好防曬和防寒保護。
另外,還需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和行為習慣。許多報告顯示,在經歷情緒壓力、焦慮和抑郁危機時,病情會再次復發,這也可能是因為在壓力時期的舔唇習慣加強引起來的。因此,良好的情緒很重要,必要時可以看心理醫生和精神科醫生,進行合理的心理治療。行為修正同樣重要,必須努力停止舔唇、摳唇或咬唇等異常習慣。
最后,也是醫學干預,那就是用藥治療。這需要由醫生把握治療的細節,包括用什么藥、用多久、什么時候調整用量和頻率。常見的藥物有 2 大類,一個是外用糖皮質激素,另一個是外用鈣調神經磷酸酶抑制劑,它們的目的都是減輕炎癥和癥狀。

總之,雖然剝脫性唇炎是一種慢性且容易復發的疾病,但通過專業的醫療干預和對潛在心理因素及不良習慣的管理,相當多的患者都還是能獲得明顯的改善,甚至達到完全緩解。
希望大家這個秋冬都能守住 " 水潤唇 ",不用再為嘴唇脫皮、刺痛煩惱。不管是熱辣火鍋還是香甜奶茶,都能吃嘛嘛香!
參考文獻
[ 1 ] Santos LR, Dick TN, Candreva MS, et al. Challenging of treating patients with exfolliative cheilittis: Report of two cases. J Clin Exp Dent. 2023; 15 ( 5 ) : e431-e436.
[ 2 ] Almazrooa SA, Woo SB, Mawardi H, Treister N. Characterization and management of exfoliative cheilitis: a single-center experience. Oral Surg Oral Med Oral Pathol Oral Radiol. 2013; 116 ( 6 ) : e485-e489.
[ 3 ] Narayanan D, Rogge M. Cheilitis: A diagnostic algorithm and review of underlying etiologies. Dermatitis. 2024; 35 ( 5 ) : 431-442.
[ 4 ] Cai L, Wei J, Ma D, et al. Predisposition of hypersensitivity in patients with exfoliative cheilitis. J Dent Sci. 2022; 17 ( 1 ) : 476-481.
[ 5 ] Zhang QQ, Xu P, Sun C, et al. Topical tacrolimus with different frequency for exfoliative cheilitis: a pilot study. J Dermatolog Treat. 2022; 33 ( 1 ) : 550-554.
[ 6 ] Exfoliative cheilitis. https://dermnetnz.org/topics/exfoliative-cheilitis
監 制丨李紹飛
編 輯丨應凰
審 校丨劉雅虹
來 源丨科普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