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雙 11 被稱為 " 史上最長雙 11",各大平臺早在 9 月底便陸續開啟預售,大幅拉長了大促周期。
目前,這場超長電商盛會已進入最緊張的沖刺階段,各路電商巨頭火力全開,全力推進大促工作,希望能交出一份好成績。
然而,就在這一關鍵節點,京東零售內部突然傳來核心管理層變動的消息,引發行業廣泛關注。
據了解,京東零售平臺營銷中心負責人一職已發生調整,目前宋旸已接替邵京平(James)出任京東零售平臺營銷中心負責人,而邵京平因個人原因被公司辭退,相關后續事宜正處于處理過程中。

內部人士透露稱,邵京平在上周仍在正常履職,而本周已無法執行審批工作。
截至目前,京東官方暫未就此進行公開表態,事件具體細節不得而知。
盡管官方尚未披露更多信息,但從京東內部管理架構來看,此次人事變動中的新舊負責人并非毫無關聯。
據李響了解,此次接任者宋旸與邵京平早有工作交集。
今年 3 月 18 日,京東集團曾發布公告,宣布調整集團品牌部,將其職責與人員整體劃歸至市場營銷部下屬的平臺營銷部。
當時,原京東零售市場營銷部負責人須聰轉任集團品牌負責人,該崗位空缺便由宋旸接任,彼時宋旸的直接匯報對象正是時任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零售平臺運營與營銷中心負責人的邵京平。

就此看來,本次宋旸接替邵京平出任平臺營銷中心負責人,似乎并非完全意外的人事變動,或與京東內部管理層培養及崗位適配的長期布局存在關聯。
而回溯邵京平在京東的任職軌跡,不難發現,其崗位變動也與京東內部組織調整緊密相關。
2022 年 11 月,京東將市場營銷與商業化中心調整為平臺運營與營銷中心,由邵京平出任負責人;同時,原平臺業務中心負責人林琛離職后,該部門負責人一職也由邵京平兼任,使其在京東零售的營銷與運營體系中承擔核心職責。
公開資料顯示,邵京平擁有豐富的互聯網與電商營銷從業經歷。
2006 年至 2014 年期間,他先后任職于 EBay 易趣、上海麥考林、騰訊等企業,積累了扎實的行業經驗。
2014 年 4 月,邵京平正式加入京東集團,擔任京東商城市場營銷部高級總監,主導京東商城的網絡營銷工作。
2020 年 1 月,他晉升為京東集團副總裁,同時擔任京東零售市場營銷部負責人。
2021 年 1 月,邵京平職責進一步拓展,兼任京東零售市場營銷部、商業提升事業部負責人。
2022 年 3 月,京東零售對內部部門進行整合,將市場營銷部、用戶增長部、商業化提升等部門合并,成立京東零售營銷中心,邵京平出任該中心負責人,全面統籌京東零售的營銷業務。
在負責京東零售營銷工作期間,邵京平帶領團隊積極推進營銷創新,相關成果獲得行業高度認可。其團隊曾多次斬獲重量級獎項,包括 " 現代廣告獎 "(原 " 長城獎 ")"admen 國際大獎 "" 虎嘯獎 " 以及第 12 屆金鼠標獎大事件營銷類金獎等。憑借在行業內的影響力,邵京平還于 2021 年 12 月當選為中國廣告協會副會長。

可以說,邵京平在任職期間,為京東零售的營銷體系搭建與業務創新作出了重要貢獻。
若邵京平被辭退一事屬實,暫不論具體原因,在雙 11 大促沖刺的關鍵節點發生這一變動,或多或少會對京東零售相關業務的推進節奏產生影響。
不過換個角度看,京東選擇在此時作出調整,想必是經過了全面考量與深思熟慮,此次人事變動后的業務銜接、戰略延續等關鍵事宜,估計也已在平臺的掌控與規劃之中。

一切都早有端倪。
2022 年末,劉強東在京東內部管理培訓會上痛批部分高管,稱他們 " 拿 PPT 和假大空詞匯忽悠自己的人就是騙子 ",這一事件成了這家電商巨頭管理層震蕩的導火索。

他毫不避諱地指出公司存在的 " 大企業病 ":零售業務偏離成本效率優勢、管理層決策效率低下、戰略執行嚴重變形。
從那開始,京東迎來上市以來最密集的高層變動。從集團核心決策者到各業務板塊負責人,基本都出現了變動。
2023 年 5 月,上任僅 13 個月的集團 CEO 徐雷宣布退休。這位曾主導京東全品類轉型、被稱為 "618 之父 " 的核心高管,悄然離場。
接棒者是財務出身的許冉。
這位五年內從京東零售財務負責人一路升至集團 CEO 的管理者,又在同年 11 月兼任京東零售 CEO,一人扛起集團整體運營與核心業務操盤的雙重重任。
到 2025 年 3 月,許冉職級升至 M4-4,成為京東職級體系中的最高級別。

另一邊,物流與科技兩大支柱業務也在進行管理層調整。2023 年 6 月,曾帶領京東物流成功上市的 CEO 余睿,因身體原因離職,由具備產業園區開發背景的胡偉接任。
這一調整,暗示著京東物流將從規模擴張轉向精細化運營。
同年,京東解決方案中心負責人高禮強、金融云事業部總裁宋可心等多名 VP 相繼離職;2024 年 3 月,阿里前合伙人、螞蟻金服前 CTO 胡喜加入京東,一上任便主導產研團隊重組,將搜索推薦團隊納入麾下,重構技術中臺,劍指技術能力升級。
既有老臣淡出,也有新人加盟。公開資料顯示,阿里前合伙人胡喜負責技術升級,美團前副總裁郭慶接管達達集團與京東秒送業務后,推動 " 小時達 " 與 " 京東到家 " 整合升級;拼多多前 HRVP 余凱則主導人力資源體系優化,強化人效提升。
目前看來,以許冉為核心的管理團隊已逐步穩定,外部引援與內部培養的人才梯隊正在形成互補。
從這幾年的高層調整來看,京東正通過人事調整打破傳統組織慣性,為新一輪戰略落地掃清障礙,堪稱是在 " 刮骨療毒 "。

一直以來,劉強東對京東的組織問題從不含糊,向來是雷厲風行、手起刀落。
除了此前痛批高管,今年 6 月,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劉強東在內部核心分享會上,也拋出明確管理鐵律,表示 " 整個京東集團不超過 220 萬名員工的時候,只允許有 5 個管理層級。"
這一規定同樣直指京東長期存在的組織層級冗余、決策效率滯后等 " 大企業病 "。
對京東而言,5 個管理層級的限制絕非簡單削減層級。這意味著集團決策層到一線執行端的信息傳遞鏈路將大幅縮短,既能減少指令傳達中的損耗,也能讓管理層更快了解到市場變化與一線需求,從根本上打破大企業組織慣性。
從密集的高管調整,到劃定管理層級鐵律,劉強東好像下定了某種決心,要將 " 大企業病 " 徹底鏟除。目前的各項動態來看,京東的確也在循著這一方向,穩步推進組織變革。
不過,大企業病向來是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后的頑疾,層級冗余、效率滯后等問題根深蒂固,治理起來牽一發而動全身,難度不小。
對京東而言,這場刮骨療毒式的組織改革,才剛剛開始。要真正根除 " 大企業病 ",還得投入更多精力和耐心,才能讓改革實效真正落地。
作者 | 李響

今年雙 11 被稱為 " 史上最長雙 11",各大平臺早在 9 月底便陸續開啟預售,大幅拉長了大促周期。
目前,這場超長電商盛會已進入最緊張的沖刺階段,各路電商巨頭火力全開,全力推進大促工作,希望能交出一份好成績。
然而,就在這一關鍵節點,京東零售內部突然傳來核心管理層變動的消息,引發行業廣泛關注。
據了解,京東零售平臺營銷中心負責人一職已發生調整,目前宋旸已接替邵京平(James)出任京東零售平臺營銷中心負責人,而邵京平因個人原因被公司辭退,相關后續事宜正處于處理過程中。

內部人士透露稱,邵京平在上周仍在正常履職,而本周已無法執行審批工作。
截至目前,京東官方暫未就此進行公開表態,事件具體細節不得而知。
盡管官方尚未披露更多信息,但從京東內部管理架構來看,此次人事變動中的新舊負責人并非毫無關聯。
據李響了解,此次接任者宋旸與邵京平早有工作交集。
今年 3 月 18 日,京東集團曾發布公告,宣布調整集團品牌部,將其職責與人員整體劃歸至市場營銷部下屬的平臺營銷部。
當時,原京東零售市場營銷部負責人須聰轉任集團品牌負責人,該崗位空缺便由宋旸接任,彼時宋旸的直接匯報對象正是時任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零售平臺運營與營銷中心負責人的邵京平。

就此看來,本次宋旸接替邵京平出任平臺營銷中心負責人,似乎并非完全意外的人事變動,或與京東內部管理層培養及崗位適配的長期布局存在關聯。
而回溯邵京平在京東的任職軌跡,不難發現,其崗位變動也與京東內部組織調整緊密相關。
2022 年 11 月,京東將市場營銷與商業化中心調整為平臺運營與營銷中心,由邵京平出任負責人;同時,原平臺業務中心負責人林琛離職后,該部門負責人一職也由邵京平兼任,使其在京東零售的營銷與運營體系中承擔核心職責。
公開資料顯示,邵京平擁有豐富的互聯網與電商營銷從業經歷。
2006 年至 2014 年期間,他先后任職于 EBay 易趣、上海麥考林、騰訊等企業,積累了扎實的行業經驗。
2014 年 4 月,邵京平正式加入京東集團,擔任京東商城市場營銷部高級總監,主導京東商城的網絡營銷工作。
2020 年 1 月,他晉升為京東集團副總裁,同時擔任京東零售市場營銷部負責人。
2021 年 1 月,邵京平職責進一步拓展,兼任京東零售市場營銷部、商業提升事業部負責人。
2022 年 3 月,京東零售對內部部門進行整合,將市場營銷部、用戶增長部、商業化提升等部門合并,成立京東零售營銷中心,邵京平出任該中心負責人,全面統籌京東零售的營銷業務。
在負責京東零售營銷工作期間,邵京平帶領團隊積極推進營銷創新,相關成果獲得行業高度認可。其團隊曾多次斬獲重量級獎項,包括 " 現代廣告獎 "(原 " 長城獎 ")"admen 國際大獎 "" 虎嘯獎 " 以及第 12 屆金鼠標獎大事件營銷類金獎等。憑借在行業內的影響力,邵京平還于 2021 年 12 月當選為中國廣告協會副會長。

可以說,邵京平在任職期間,為京東零售的營銷體系搭建與業務創新作出了重要貢獻。
若邵京平被辭退一事屬實,暫不論具體原因,在雙 11 大促沖刺的關鍵節點發生這一變動,或多或少會對京東零售相關業務的推進節奏產生影響。
不過換個角度看,京東選擇在此時作出調整,想必是經過了全面考量與深思熟慮,此次人事變動后的業務銜接、戰略延續等關鍵事宜,估計也已在平臺的掌控與規劃之中。

一切都早有端倪。
2022 年末,劉強東在京東內部管理培訓會上痛批部分高管,稱他們 " 拿 PPT 和假大空詞匯忽悠自己的人就是騙子 ",這一事件成了這家電商巨頭管理層震蕩的導火索。

他毫不避諱地指出公司存在的 " 大企業病 ":零售業務偏離成本效率優勢、管理層決策效率低下、戰略執行嚴重變形。
從那開始,京東迎來上市以來最密集的高層變動。從集團核心決策者到各業務板塊負責人,基本都出現了變動。
2023 年 5 月,上任僅 13 個月的集團 CEO 徐雷宣布退休。這位曾主導京東全品類轉型、被稱為 "618 之父 " 的核心高管,悄然離場。
接棒者是財務出身的許冉。
這位五年內從京東零售財務負責人一路升至集團 CEO 的管理者,又在同年 11 月兼任京東零售 CEO,一人扛起集團整體運營與核心業務操盤的雙重重任。
到 2025 年 3 月,許冉職級升至 M4-4,成為京東職級體系中的最高級別。

另一邊,物流與科技兩大支柱業務也在進行管理層調整。2023 年 6 月,曾帶領京東物流成功上市的 CEO 余睿,因身體原因離職,由具備產業園區開發背景的胡偉接任。
這一調整,暗示著京東物流將從規模擴張轉向精細化運營。
同年,京東解決方案中心負責人高禮強、金融云事業部總裁宋可心等多名 VP 相繼離職;2024 年 3 月,阿里前合伙人、螞蟻金服前 CTO 胡喜加入京東,一上任便主導產研團隊重組,將搜索推薦團隊納入麾下,重構技術中臺,劍指技術能力升級。
既有老臣淡出,也有新人加盟。公開資料顯示,阿里前合伙人胡喜負責技術升級,美團前副總裁郭慶接管達達集團與京東秒送業務后,推動 " 小時達 " 與 " 京東到家 " 整合升級;拼多多前 HRVP 余凱則主導人力資源體系優化,強化人效提升。
目前看來,以許冉為核心的管理團隊已逐步穩定,外部引援與內部培養的人才梯隊正在形成互補。
從這幾年的高層調整來看,京東正通過人事調整打破傳統組織慣性,為新一輪戰略落地掃清障礙,堪稱是在 " 刮骨療毒 "。

一直以來,劉強東對京東的組織問題從不含糊,向來是雷厲風行、手起刀落。
除了此前痛批高管,今年 6 月,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劉強東在內部核心分享會上,也拋出明確管理鐵律,表示 " 整個京東集團不超過 220 萬名員工的時候,只允許有 5 個管理層級。"
這一規定同樣直指京東長期存在的組織層級冗余、決策效率滯后等 " 大企業病 "。
對京東而言,5 個管理層級的限制絕非簡單削減層級。這意味著集團決策層到一線執行端的信息傳遞鏈路將大幅縮短,既能減少指令傳達中的損耗,也能讓管理層更快了解到市場變化與一線需求,從根本上打破大企業組織慣性。
從密集的高管調整,到劃定管理層級鐵律,劉強東好像下定了某種決心,要將 " 大企業病 " 徹底鏟除。目前的各項動態來看,京東的確也在循著這一方向,穩步推進組織變革。
不過,大企業病向來是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后的頑疾,層級冗余、效率滯后等問題根深蒂固,治理起來牽一發而動全身,難度不小。
對京東而言,這場刮骨療毒式的組織改革,才剛剛開始。要真正根除 " 大企業病 ",還得投入更多精力和耐心,才能讓改革實效真正落地。
作者 | 李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