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編丨李成蹊
出品丨牛刀財經(niudaocaijing)
飲品界的紅綠 cp 又再次頂峰相見了!
霸王茶姬東方明珠店開業,又和星巴克做鄰居。
一直以來,東方明珠都被看做是國內地標建筑物,吸引了大量海內外游客 " 打卡 ",也因此逐漸被視為各大消費品牌展示自身實力的 " 舞臺 "。
星巴克、賽百味、肯悅咖啡等知名餐飲消費品牌均在此開設門店。
這一次,霸王茶姬在東方明珠下的星巴克隔壁開了門店,不少網友一邊調侃自己磕的紅綠 CP 圓滿了,一邊又在感慨,終于不用羨慕別人逛景點有專屬奶茶了。
新茶飲賽道卷成紅海,霸王茶姬卻能持續上演 " 開店即爆火 " 的戲碼,其背后的增長邏輯究竟是什么?
01
借勢地域文化,差異化破局
當下,新茶飲行業的競爭重心正發生偏移,已經從 " 多開店 " 轉向 " 開好店 "。
這一轉變絕非表面調整,而是行業從 " 規模驅動 " 向 " 效率驅動 " 轉型的必然結果,標志著行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最近兩年來,隨著國內文旅市場的爆發式增長,正伴隨著一場深刻的消費心理革命。
文化和旅游部發布的旅游市場最新數據顯示,2025 年前三季度,國內居民出游人次 49.98 億,比上年同期增加 7.61 億,同比增長 18.0%,再創新高。
此外,2024 年文化產業實現營業收入 19.14 萬億元,與 2020 年相比增長 37.7%。
消費者不再只局限于傳統自然景觀,反而愈發傾向于選擇兼具文化屬性與體驗價值的 " 文旅 + 商業 " 融合場景。尤其具有特殊打卡意義的品牌旗艦店,正成為茶飲行業承接這一趨勢的核心載體,實現了商業價值與行業影響力的雙重突破。
今年國慶中秋黃金周,國內新式茶飲市場增長勢頭強勁。受益于 8.88 億人次的出游熱潮與 " 假日經濟 " 拉動,新茶飲多家品牌多地門店銷量環比實現數倍增長,景區、交通樞紐及熱門旅游城市門店成為增長主力,行業消費潛力得到充分釋放。

不過,茶飲品牌在景區門店的火爆并非偶然,而是其在同質化競爭中實現差異化突圍的戰略選擇。在新茶飲賽道內卷加劇的背景下,單純依賴產品創新的壁壘愈發薄弱,品牌轉而通過空間場景重構商業邏輯,自然先勝一籌。
游客的核心訴求已從 " 看過 " 轉向 " 感受過 ",從 " 拍照打卡 " 升級為 " 記憶留存 ",這種轉變直接推動了消費業態的三大升級:從前星巴克獨占核心地標,但如今霸王茶姬等新茶飲品牌正與之共生。

在這背后,其實不光是消費心理的轉變,更是 " 誰能定義地標商業價值 " 的話語權轉移。
02
扎根本土化,打造品牌標簽
麥當勞、星巴克等一眾海外品牌多年前進入中國,它們作為一個載體,開啟了一場大規模、深層次的文化對話。
它們既傳遞了美式的消費文化和管理理念,也主動地吸收、適應并融入了中國文化,催生了一種混合的、全球本土化的新文化形態。
這場文化傳遞,讓中國消費者接觸到了世界,也讓世界級品牌學會了如何在中國生存。它深刻地影響了中國的城市文化、消費習慣和商業生態,是中國改革開放和融入全球化進程中的一個生動縮影。
今天,霸王茶姬等茶飲品牌在海外也同樣采用了文化融合策略。
今年 1 月,霸王茶姬在新加坡的商業綜合體 VivoCity 開設了一家面積超過 375 平方米的旗艦型門店,店內點綴的棕櫚樹和峇峇娘惹風格(Peranakan)的商品,巧妙融入了當地的地理與文化特色。

與此同時,霸王茶姬在產品創新方面也同樣遵循本地化原則。
2025 年 8 月,霸王茶姬馬來西亞市場迎來六周年慶典。借此時機,品牌推出全新產品 " 印山抹青 "(英文名為 Tie Guan Yin Emerald Milk Tea),以文化賦能產品的創新思路引發關注。
這款新品的核心設計亮點在于深度融入馬來西亞本土文化元素——傳統馬來紡織圖案 "telepuk" 被巧妙植入包裝及產品整體設計中。
為讓消費者更直觀地感受文化內涵,品牌同步配套了合作展覽、限量版包裝及主題紀念品等系列活動,使日常茶飲消費成為體驗馬來民族手工織藝文化價值的重要場景。
值得關注的是," 印山抹青 " 的推出并非獨立營銷動作,而是霸王茶姬與馬來西亞國家紡織博物館(National Textile Museum)聯合打造的系列文化合作活動中的關鍵一環。
該合作案例獲得了本土人士的認可,馬來西亞籍人士 Eugene Lee 便在其領英主頁發文稱贊,認為團隊打造出了 " 真實且富有文化溫度 " 的本土化合作典范。
在新加坡市場,霸王茶姬推出了融合當地國花蘭花與中國名茶碧螺春的特色茶飲。
這一創新不僅精準叩擊當地消費者的文化情感共鳴,更成為中新兩國茶文化交融互鑒的鮮活符號。
進軍北美市場后,品牌轉而與大英圖書館展開跨界聯名,以伯爵茶為基底開發系列產品,借由文化 IP 的碰撞激活跨文化對話的熱潮;而在馬來西亞,霸王茶姬憑借對本土消費需求的精準拿捏,推出的 " 谷香焙茶 " 上市僅兩周便在主要城市宣告售罄,盡顯本土化創新的爆發力。
這樣深入本地市場的產品銷售策略,不但有助于品牌影響力擴大,也讓霸王茶姬在海外市場取得顯著增長。
財報數據顯示,2025 年第二季度,霸王茶姬海外市場 GMV 達到人民幣 2.352 億元,同比增長 77.4%,環比增長 31.8%。海外市場展現出強勁增長動能,已逐步成為驅動公司整體增長的重要引擎。
憑借 " 第三空間 " 的獨特場景構建,星巴克在全球化布局中完成了美式咖啡文化的有效輸出,重塑了部分地區消費者對咖啡消費的認知。

03
保留精神內核,充當文化翻譯官
一個好的品牌,重要的是能夠講出打動消費者的故事,讓人們不僅在品嘗美味,更是在享受美味。
對于消費者而言,其實一杯奶茶不光在滿足味蕾,更是繁忙都市人的精神慰藉。
因此,新茶飲品牌入駐城市地標商業空間,其實也是在深入當地人的消費理念和內心渴望。
對消費者而言,茶飲早已超越單純的消費品屬性,其更在無形中扛起了 " 城市地域文化翻譯官 " 的新使命。
這份 " 翻譯 " 的巧思,體現在產品的每一處細節:
視覺上,以東方美學為魂勾勒包裝與空間設計,讓傳統意蘊自然流露;
味覺上,以 " 奶與茶 " 的融合為基底打磨平衡口感,適配現代消費需求。
更關鍵的是,在這一轉化過程中,品牌始終堅守文化之 " 神 ",牢牢錨定東方茶文化的精神內核與底蘊;同時大膽重構文化之 " 形 ",讓抽象的文化理念借由產品形態、消費場景等具象載體,精準傳遞給每一位消費者。
其通過精準匹配 Z 世代的悅己需求與社交需求,將日常消費場景升級為文旅打卡符號,既為品牌開辟了新的增長曲線,也為消費市場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鮮活樣本。
1999 年,星巴克在北京國貿開出第一家門店。2025 年,霸王茶姬正式進駐東方明珠,與星巴克相鄰。
在文旅消費與商業體驗深度融合的當下,茶飲品牌旗艦店的崛起不僅是行業創新的縮影,更印證了 " 場景濃度決定品牌價值 " 的商業規律。
文章圖篇來源:霸王茶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