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科技 10 月 10 日消息,據報道,近日,陜西西安等地出臺政策,全面暫停網約車 " 一口價 " 等低價營銷行為,嚴禁任何形式的價格欺詐和惡意壓價。
而在此前,江西鷹潭、河南開封、廣東清遠等多地也相繼出臺類似政策,禁止平臺以 " 一口價 " 模式強制司機接單,治理無序低價競爭行為。
據了解,網約車的 " 一口價 " 訂單是一種固定車費模式,平臺根據起點、終點以及預估的行駛里程預估車費,無論中途是否堵車,繞路等,都不需要乘客多支付車費。而 " 特惠單 " 相較于網約快車,價格更為優惠。
這兩種模式的單子,因為價格太低,網約車司機普遍都不愛接,曾有網約車司機吐槽稱,自己接的一口價訂單,乘客實際支付的打車成本,大概 1 元 / 公里,而司機到手的錢還要經過平臺抽成,實際上更低,基本上屬于不掙錢。
但如果關閉一口價、特惠單的話,很可能在非高峰期,平臺就不再向你派單。所以說,雖然平臺給了司機選擇關閉一口價或特惠的權利,但可以通過是否派單的方式,引導司機接單特惠或一口價訂單。
對司機來說,接受系統調派的 " 一口價 " 訂單,雖然接單量增加,但實際到手收入可能并未增加。
對于多地叫停 " 一口價 " 訂單,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特聘副研究員鄭淋議表示,此舉對司機有很多益處。
司機最核心的訴求是 " 收入與付出匹配 ",而低價訂單導致的 " 多勞不多得 ",致使多數司機對這類訂單持抵觸態度。因此,他們更希望行業回歸合理定價,真正解決 " 接單增多而收入未增 " 的問題。
" ‘一口價’訂單本質上是短期的‘價格戰’,不符合市場規律,也不可持續。" 有平臺通過 " 一口價 " 訂單搶占市場份額,但部分成本實際上由司機承擔,這也致使部分司機接單量增長而收入未增長,反而因訂單密度提升加大了工作強度。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副所長楊新苗認為," 一口價 " 訂單本質是平臺應對市場不確定性的選擇,當前網約車市場增長空間不明顯,部分平臺通過 " 一口價 " 訂單參與競爭,此舉是企業層面的策略。對于叫停這類訂單模式的舉措,宜予以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