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大學 經濟學
GPA:3.87 雅思 8 ( 7 )
主要經歷
海外交流
劍橋大學金融科技與科學技術線上交流
競賽
" 挑戰杯 " 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省獎
實習經歷
證券公司財富管理實習生
證券公司行業研究實習生
投資公司策略研究實習生
錄取學校
我本科就讀于浙江大學的經濟學專業,GPA 3.87,雅思 8(小分 7),有三段實習,一段海外交流,一段科研競賽。
高中時我便因喜愛西方文化萌生了留學想法,高考后曾收到新加坡國立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的本科錄取,但因為疫情等原因,我選擇先在國內就讀。
留學生活一直是我的憧憬,懷著高中時的遺憾,我從大一就明確了 " 研究生出國 " 的必選項。通過幾年的努力以及指南者的幫助下,我最終拿下了劍橋的 offer。借此,我想把這些規劃、備考、實習相關的經驗分享給大家。
"
早早埋下留學的種子
"
與大多數人有些不同,我對留學的向往,并非始于大學某個迷茫的瞬間,而是在高中時期便悄然萌芽。
這份渴望,或許源于熒幕上《芭比電影》和《老友記》所描繪的西方生活圖景,或許是因為偶像 Taylor Swift 音樂中傳遞的情感與敘事,又或許是家里有親近的長輩曾在海外求學定居,讓我對那片土地充滿了好奇與想象。
我一直憧憬著能親身去體驗那種截然不同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方式。
高考結束后,我曾憑借還不錯的成績收到了新加坡國立大學(NUS)的橄欖枝,這像是一個小小預演。

這個 " 未盡 " 的旅程,成了我心底一個小小的遺憾,也讓我更加堅定:研究生階段,我一定要出去看看。于是,從踏入大學校門的那一刻起," 出國讀研 " 就成了我未來三年清晰無比的 " 必選項 "。
指南者留學與我一路同行
在決定踏上申請之路后,我便開始找中介機構協助。對我而言,選擇指南者留學,并非一時沖動,而是基于多方面的深入了解和切身體驗。
首先吸引我的是他們精心打造的 APP。在最初進行選校定位、一片茫然的時候,指南者 APP 上詳盡的院校信息、專業介紹、過往錄取案例數據,成為了我快速了解行情、評估自身定位的 " 捷徑 "。
這個平臺信息全面、更新及時,甚至我的家人也可以通過它來搜集信息,實現了我們全家對留學情況的多方位了解,減少了信息差帶來的焦慮。
小 tips:對于留學申請而言,如果能找到往屆相似的成功申請案例,申請概率就會大大提升!
指南者留學積累了大量的真實案例,絕大多數同學都能在我們的案例庫中找到對應的對標參考,快來看看你的成績、背景都能申請什么樣的學校吧,添加小助手領取【申請案例合集】~
有需要的找我領取

陳璐老師在與我和我父親的溝通中,極其細致和坦誠,在深入了解我的背景和潛力后,積極向我們推薦了非常有競爭力的 " 南極星計劃 " 并盡力幫我爭取名額,這份主動和用心讓我們非常感動。
負責我申請流程的謝穎老師,則在網申提交、材料核對、聯系學長學姐進行模擬面試等繁瑣環節中做到了極致盡責。
她總是及時分享最新的面試經驗,積極幫我與學校溝通,更在我為了滿足劍橋的語言條件(要求雅思 7.5 且小分不低于 7)在倍感壓力時,一直給我鼓勵和支持,那種 " 我相信你一定可以 " 的信任,給了我莫大的力量。

在文書創作階段,Eva 老師以其精湛流暢的文筆和一針見血的視角,幫助我從紛繁的經歷中挖掘出獨特的閃光點,打造出極具個人特色、又能精準匹配不同項目偏好的文書。
可以說,我能拿到夢想中的 offer,離不開這三位老師全心全意、環環相扣的幫助。他們的存在,讓我的申請之路走得更加穩健和自信。
我在選校階段主要考慮未來發展和留學體驗,因此我頭鐵地沒有選擇任何香港 / 新加坡學校,而是決定 all in 西方國家的名校,想追求純粹、真實的留學體驗。
最后我有幸收獲了劍橋大學、UCLA、LSE 等多所世界頂尖學府的錄取通知。因此在最終 Offer 的選擇階段,我其實糾結了很久。
因為家有親戚在洛杉磯發展,我原本非常傾向 UCLA。但隨后劍橋的 Offer 到來,加上美國簽證政策的不確定性以及父母對安全的擔憂,經過反復權衡,我最終選擇了在安全性、學術聲譽和綜合排名上更具優勢的劍橋大學。

回首望去,這段長達三年的追夢旅程,讓我受益良多,我將整個準備過程清晰地劃分為四個階段,每個階段有不同的側重點。
1
大一、大二:打造 " 六邊形戰士 " 基礎
這個階段的核心是" 全面鋪開,彌補短板 "。在課程選擇上,我會有策略地咨詢學長學姐,在完成必修課的前提下,適當選擇一些給分較好或自己擅長的選修課。同時,也開始適度參與社團、學生會活動,并嘗試尋找一些基礎實習,初步探索職業興趣。
2
大三:攻克雅思和 GRE
進入大三,身邊的同學開始分流,保研、就業、出國的不同選擇會帶來不同的壓力和節奏。這個時期,最重要的是不被別人的選擇和進度打亂自己的陣腳,專注走好自己的路。這一年我在保持乃至提升績點的同時,攻克了標化考試雅思和 GRE。
3
大三至大四上:精準定位
到了這個階段,我的背景(BG)基本已經定型。此時,我深入研究同專業學長學姐的申請案例,結合指南者老師的建議進行精準的選校定位。在準備申請階段,重中之重就是打磨文書。與文書老師進行深度頭腦風暴,挖掘自己的經歷,打造差異化的競爭優勢。
4
大四上至畢業:等待 offer
提交申請后,部分項目可能會有 Kira 面試或真人面試。這時可以充分利用面經,請教學長學姐進行模擬面試。然后就是等待 offer 啦~這個過程或許會有焦慮,但請相信,你已經盡力做到了最好。

接下來,我將圍繞著績點、標化考試(GRE/ 雅思)、實習、科研競賽這幾大板塊,跟大家分享我的心得。

GPA 保衛戰
關于保持高 GPA,我確實有一些心得想和大家分享。
我的大一大二階段恰逢疫情,部分課程轉為線上。這對我來說,某種程度上反而更 " 有利 " 一些,因為我在學期初到期中階段,會將更多精力投入到實習、社團和學生會活動中(雖然這個習慣可能不太好)。
為了保證績點不掉隊,我形成了自己的一套高效復習方法。
我會在考前大約一個月,制定一份非常詳細的"J 人計劃 ",將每一門課的歷年卷的題目進行總結分析,了解??贾R點和重難點以便于精準復習;同時我會嚴格在考前一個月實施 8-12;14-18;19-23 的 3*4 學習模式,勞逸結合完成內容梳理和復習。

另外,本人有輕微賭狗心態,我經常會和我的同學通過 " 押題 " 的方式進行放松休息,結果發現押題成功率還可以哈哈哈 ~
當然,也有翻車的時候,比如面對像 C 語言這樣難度較高的硬核課程,就需要投入更多扎實的努力。

在實習試錯中進行蛻變
在尋找實習機會時,我發現內推渠道(如校友群、輔導員建的微信群、學長學姐的繼任推薦)的應答率遠高于海投像 Boss 直聘這樣的平臺。
我的實習就是通過這個渠道找到的,并且在面試前,我會詢問前任實習生來獲取 " 面經 ",了解面試流程和可能的問題。
除此之外,我在實習中也收獲了不少教訓。有一次在券商實習,因為 WPS 和 Word 文檔格式兼容性問題導致提交的文件格式錯亂,受到了帶教老師的嚴厲批評。那一刻我深刻意識到,職場的錯誤成本遠高于校園,細節至關重要。

更重要的是,我學會了在職場中擺脫 " 學生思維 ",不能總是等待別人安排或指望他人兜底,建議多向帶教老師請教,不要害怕 " 脫下孔乙己的長衫 ",坦然接受自己在經驗和能力上的不足,通過多問、多做來快速成長。
當然,也要正視實習中不可避免的 "Dirty Work" ——大部分實習工作確實重復性、基礎性較強(畢竟核心重任也很難完全交給實習生)。
背景提升的 " 巧勁 "
在競賽方面,我參與得相對較少,但我認為可以用 " 巧勁 " 在有限時間內有效豐富簡歷。
個人感覺,純粹的商賽(如案例分析大賽等)獲獎難度大,投入產出比可能不是最高。其實,我認為背景提升不止競賽一條路。
你可以充分挖掘學生活動、社團組織經歷中的亮點。例如,如何在這些活動中體現你的 ** 領導力、創造力、團隊合作能力等商學院非??粗氐能浶蕴刭|。不需要拘泥于形式,也不必過分焦慮于比賽的名次結果,關鍵在于你如何提煉和講述這些經歷背后的能力和洞察。

雅思備考突破
雖然我很早就考出了 7.5(6.5)的雅思成績,但其實這個分數并沒有達到劍橋的入讀要求,所以我在今年整個上半年,都在跟雅思 " 較勁 "。
尤其是寫作上,從 6.5 分提到 7,我是下了狠功夫的。
關于寫作,我的關鍵感悟是:邏輯遠比語言華麗更重要。不要刻意追求復雜生僻的詞匯,如果你不能像母語者那樣自然準確地使用某個 " 高級 " 詞匯,閱卷老師一眼就能看出不協調,反而扣分。
雅思寫作(尤其是英式審美)非常看重句子與句子之間、段落與段落之間的邏輯銜接和論證的嚴密性。要想沖擊 7 分及以上,我強烈建議精讀《經濟學人》這類外刊。
學習的重點不是記幾個好詞好句,而是分析母語寫作者如何構建論證框架,如何用清晰的邏輯鏈條來支持觀點,要避免中文里常見的 " 委婉 "、" 含蓄 " 的表達方式,確保行文邏輯直截了當、環環相扣。

我向雅思官方申請了成績復議,發現各項分數分布不太合理(特別是發音部分,我自認為是標準英音,卻只得了 6 分)。
我懷疑可能存在一定的 " 壓分 " 現象。
于是,在十天后的下一次考試中,我更換了考試城市和考場,最終口語拿到了 7.5 分。雖然不能絕對說是考場原因,但如果你對自己的口語水平有信心但分數不理想,且小分分布蹊蹺,不妨可以考慮換個環境試試。
我的申請季感悟
最后,想分享一些肺腑之言給即將踏上這條路的你們:
歐美的學校(尤其是商學院)不會單純地因為死板的標化成績定奪你的去留,他們會關注你文書中呈現的個人特質、潛力以及與項目匹配度;請大家在和文書老師 brainstorm 的時候不斷向自我發問:"why me"、"why program"、"why school",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
關于申請策略,廣撒網、勇敢投遞!從概率的角度來看,只要你投遞,最低也會有 0.1% 的機會,但如果選擇放棄,可能性直接為 0;申請是一場實力與運氣并存的持久戰,請學弟學妹們一定要敢于嘗試,相信命運會把自己送到該去的地方~
申請季的本質是一場自我的解構和重塑!我們在動態的發展中理性剖析自身的 pros and cons,感性面對失敗或驚喜,直面未來的方向。我的申請并非一帆風順,經歷了第一個申請的項目 ic 第一個被拒的不解,也經歷了大四下陰暗爬行許久考出的雅思 8(7)有太多的不確定和糾結。
我覺得申請季的心態是 "aim high, but be prepared to compromise",希望大家學會在這一路上不斷打破自己期待的同時又擁抱新的可能,命運終將會送你至你應去的彼岸~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