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一家 20 年的軟件公司突然倒下?
一位元年科技的前員工在 " 小紅書 " 上吐槽:" 避雷北京元年科技,長期不發工資,仲裁也不管用。"
這位博主透露,Ta 在元年科技工作期間就一直不發工資,從 2024 年 4 月離職至今,工資還未發放,人力一直讓其等待。仲裁之后,公司立刻找其私下調解,結果協議簽了之后,工資還是不發。
另一位博主(目前難以確定與前一位是否為同一人)則直接將 " 小紅書 " 的賬號名字改為 " 元年科技還錢 ",Ta 分享了自己的仲裁經歷,由于元年科技不發工資,被迫離職去仲裁。該博主直言," 放棄幻想,雙輸總比單輸好 "。雖然公司沒有為其發薪資,元年科技的律師對其薪資表示質疑,讓其出示相關證據。
這兩位博主的經歷,只是元年科技欠薪事件的一個縮影
01
清償方案:二選一
牛透社剛剛獲悉,元年科技于 8 月 21 日向員工發布了《元年科技清償方案說明》,披露公司因經營困難深陷債務危機,面臨銀行抽貸、現金流惡化,存在員工欠薪等問題。
目前公司正推進股權與債權重整,若遇阻,或于 2025 年 9 月中下旬申請破產預重整或破產重整。
為保障員工權益,元年科技擬設 " 員工薪資債務清償基金 " 及債務清償組。基于公平協商原則,推出兩種清償方案:
方案一(純貨幣清償):分 3 個月、12 個月、24 個月付清,分別按薪資等合并全額的 30%、60%、100% 清償,剩余豁免,需簽《協商一致債務清償協議》 。
方案二(崗位安置抵償 + 貨幣清償):崗位安置依職級匹配,保證試用期不解聘;貨幣清償僅針對薪資欠款,分 3 檔期限,按薪資 30%、60%、全額清償,其余(績效、補償等)放棄 。
元年科技稱,當前籌措資金、爭取窗口期已至極限,后續重整存不確定性,會盡力推進可落地方案,盼員工理解信任。此次方案是公司自救中對員工權益的嘗試性保障,后續重整及清償執行效果,仍待市場與時間檢驗。
元年科技清償方案通知部分內容如下:
《元年科技清償方案說明》
一、 背景
近年來,公司經營困難,逐步深陷債務危機。由此導致資金緊張,日常運轉艱難,加上今年以來銀行抽貸,公司現金流惡化,導致對于在職員工和離職員工的欠薪等問題持續,前期與離職員工達成的協議也難以兌現。給在職和離職同事都形成困擾。
目前,公司正在全力開展自救,希望通過股權重整和債權重整實現公司涅槃重生。與有關重整意向方已經達成附條件的重組意向,但是仍存重大變數。銀行債務重組尚未解決,部分銀行已經起訴,其他債務問題也正在暴露,公司重組進程能否順利推進存在重大的不確定性。如果進展遇到障礙,公司可能在 2025 年 9 月中下旬申請破產預重整和破產重整,2025 年第三次股東會也在本月審議并大概率通過這項議案。
為了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盡力保障員工權益,給曾經共同奮斗的同仁們一個基本的交代,公司近期用部分資產質押,可分期獲得一定數額的資金,專門用于員工發薪和員工債務清償,以維持公司的基本運轉。目前法律風險和經營風險并存,留給我們處理員工遺留問題的時間非常有限,公司擬設立 " 員工薪資類債務清償基金 "、并成立債務清償組,全力以赴對離職員工債務問題進行集中處理。一旦繼續清償的資金條件不具備,或者公司進入破產重整流程,將停止清償工作專項小組的運作。
鑒于公司處于特殊時期,能籌措到這部分少量資金、能爭取到這個窗口期,已經是公司目前可以努力的極限。后續重整過程的不確定性,已非公司所能控制。
我們愿意盡最大的誠意和努力,在有限的空間內,盡可能形成一個可落地的方案。感謝大家的理解和信任。
二、 清償方案說明
公司基于公平、合理、協商一致的原則,為您提供以下兩種清償方案,任選其一:
【方案一:純貨幣清償方案】
1. 分期支付標準
1)3 個月內付清:按薪資、績效、報銷、補償金等合并全額的 30% 清償,剩余予以豁免。
2)12 個月(第 12 個月付清):按薪資、績效、報銷、補償金等合并全額的 60% 清償,剩余予以豁免;
3)24 個月(第 24 個月付清):按薪資、績效、報銷、補償金等合并全額 100% 清償;
2. 與公司簽訂《協商一致債務清償協議》,明確支付時間、金額及權責。
【方案二:崗位安置抵償 + 貨幣清償方案】
公司提供崗位安置抵償,貨幣清償僅針對薪資欠款,績效、經濟補償等其它均全額放棄;
1. 崗位安置抵償
1)公司將根據您的職級匹配并購方提供的就業崗位(具體崗位以《崗位安置協議》為準);
2)保證試用期內不得解聘。
2. 貨幣清償方案
針對貨幣清償部分,可選以下任意 1 種清償方式選擇:
1)3 個月內付清:按薪資的 30% 清償,剩余予以豁免。
2)12 個月(第 12 個月付清):按薪資的 60% 清償,剩余予以豁免;
3)24 個月(第 24 個月付清):按薪資的全額清償;
......
02
曾經的行業領先者
元年科技的運營實體為 " 北京元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其官網稱,該公司是 " 國內唯一兼具卓越管理咨詢能力和軟件產品技術平臺的數字化轉型綜合服務商,是數據應用領航者 "。
元年科技的創始人兼總裁是韓向東,該項目于 2000 年發起設立。2002 年,清華大學李彤博士加入,組建管理軟件開發團隊,啟動軟件信息化項目,邁出了咨詢與信息化相結合的第一步。
2004 年元年科技公司正式成立,并成為 Hyperion(海波龍)在中國本土的第一家合作伙伴;開發了自主知識產權的作業成本(ABC)軟件,實現行業領先;2007 年,開發自主知識產權的管理會計信息化平臺 E7,服務于快速成長的中型企業。
2015 年,元年科技新三板掛牌上市,證券代碼 834507。公司研究院協助財政部會計司發布管理會計案例索引,同時推出元年 E7 管理會計套件平臺,啟動管理會計信息化新時代。
2017 年,元年科技與 IBM 中國有限公司簽署軟件授權許可協議,獲得 IBM Cognos 軟件在中國的源代碼使用權,推出 C1 管理會計套件 ,并推出企業級 PaaS 平臺,結束與國際軟件公司代理合作模式,走向自主研發創新。
2019 年,元年科技與科大訊飛在財務智能領域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并于 2021 年成立了一家合資公司——上海智飛元年科技有限公司,力圖在未來 3~5 年內,把 AI 技術融入到財務共享、管理會計和數據分析等領域。
元年科技的 " 大事記 " 定格在了 2023 年,這一年公司發布了企業管理大模型 " 方舟 GPT 及智能助手 ",推出了業內首個數據管理及應用全場景能力平臺 " 方舟 DIP 數據智能平臺 "。
03
元年為何突然倒下?
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 8 月 22 日,元年科技以被告身份涉及司法案件 16 起,案件金額 257.01 萬元。
在公布的 8 則開庭公告中,有 1 起勞動合同糾紛,1 起賠償金糾紛,1 起租賃合同糾紛,2 起股權轉讓糾紛,3 起技術服務合同糾紛。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市大興區人民法院已經向元年科技的法定代表人韓向東發出了限制消費令,顯示立案日期為 2025 年 7 月 2 日。
從融資層面看,元年科技從 2015 年開啟 3000 萬元 A 輪融資,到 2024 年 6 月數千萬元的 Pre-IPO 輪融資,十年間官宣了 10 次融資,總金額達數億元人民幣,投資方不乏高瓴資本、中銀國際投資、華興資本、云鼎資本、深創投等頭部投資機構。
元年科技為什么會走到今天這一步?爆雷是多種因素交織的結果,公告里面說得很清楚:經營困難導致資金緊張,深陷債務危機。銀行抽貸,不過是加在公司身上的又一根稻草。
對于其他企業而言,這一事件的警示是,要合理規劃債務結構、優化資金管理、謹慎進行戰略決策,同時要具備應對市場變化和突發危機的能力,才能在復雜多變的商業環境中穩健發展。當然,上面都是廢話,在極度困難的環境下,總會有玩家先倒下。
牛透社在搜索 " 元年科技 " 的時候發現,該公司的標簽是 " 數據驅動的企業數字化轉型綜合服務商 " ,從這個定位能看出元年的業務嗎?
星標 牛透社 ,SaaS 洞察不錯過
點擊 " 閱讀原文 " 即刻參與調研